[发明专利]电致发光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02967.1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17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发明(设计)人: | 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10K50/11 | 分类号: | H10K50/11;H10K50/10;H10K50/115;H10K71/00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杜帅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致发光 器件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其包括:包括:阳极、阴极以及设于阳极和阴极之间发光层,发光层包括电子受体层、电子给体层以及设于所述电子受体层与所述电子给体层之间的中间层,电子受体层设于中间层与阴极之间,电子给体层设于中间层与阳极之间;发光层包括量子点材料,中间层包括双极性有机材料,中间层的双极性有机材料与电子受体层的电子受体材料以及与电子给体层的电子给体材料分别形成激基复合物。其中,电子受体材料与双极性有机材料形成激基复合物,电子给体材料也与双极性有机材料形成另一激基复合物,从而实现激子能量通过双通道传递给发光层中的量子点材料,以提升发光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具有可视角大、对比度高、响应速度快、可柔性等诸多优势,是下一代显示技术的研究热点。
传统的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通常是把量子点材料直接掺杂在电子给体材料或电子受体材料中制成的,由此得到的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较低。
申请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量子点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升发光效率电致发光器件。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阴极以及设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电子受体层、电子给体层以及设于所述电子受体层与所述电子给体层之间的中间层,所述电子受体层设于所述中间层与所述阴极之间,所述电子给体层设于所述中间层与所述阳极之间;
所述发光层包括量子点材料,所述中间层包括双极性有机材料,所述中间层的双极性有机材料与所述电子受体层的电子受体材料以及与所述电子给体层的电子给体材料分别形成激基复合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层的材料为量子点材料和双极性有机材料构成的复合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量子点材料占所述复合材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0%-9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极性有机材料的HOMO能级大于所述电子给体材料的HOMO能级,所述双极性有机材料的LUMO能级大于所述电子给体材料的LUMO能级;和/或
所述双极性有机材料的HOMO能级小于所述电子受体材料的HOMO能级,所述双极性有机材料的LUMO能级小于所述电子受体材料的LUMO能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给体材料、所述电子受体材料和所述双极性有机材料中任意一种材料的三线态激子能量大于任意一个所述激基复合物的三线态激子能量,且任意一个所述激基复合物的三线态激子能量大于所述量子点材料的三线态激子能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给体材料、所述电子受体材料和所述双极性有机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材料的三线态激子能量≥2.7eV。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给体材料选自m-MTDATA、NPB、TAPC、TCTA、mCP、CBP、mCBP和CDBP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电子受体材料选自TPBi、TmPyPb、Bphen、TmPyTz、B3PYMPM、3TPYMB、BCP和POT2T中的至少一种;或
所述双极性有机材料选自o-CzOXD、PCF、DPTPCz、DPOTPCz、PPO1、PPO2、PPO21、mCPPO1、BCPCB、CPBDC、DCPPO、3DCPO、DFCzPO、DBT2、DBFDCzPO、TSPC、SPCPO2、CzCb3、CzBPCb、CbBPCb、CzOTCb、CbOTCb、2CbCzT、PCb-PCz、CzCbCN、CzCbPh、DBFCb、CzPhPz、PCz-BFP、BTP1、CzPFP、3TPAFPF、TrzmPCz、3CB34BCz、3CN44BCz和PBPPA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29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