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聚油泥砂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02510.0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1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阳;回军;孙浩程;李宝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泥 处理 方法 | ||
一种含聚油泥砂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含聚油泥砂中加入氧化剂,通入高温蒸汽密闭反应,反应后将物料转移至洗砂单元与洗砂水混合,保持60℃以上,并使物料呈流化状态,油泥砂中颗粒互相摩擦,粗砂表面的矿物污油和油泥进入水相,完成油泥砂热水洗,利用密度差或颗粒粒径差进行物料分离,并脱水后分别得到粗砂、矿物污油和油泥。本发明利用高温蒸汽和氧化剂耦合作用使聚合物大分子氧化断链分解和热分解,使含聚油泥砂中聚合物处理的时间较在环境温度下或热水环境中更短,去除聚合物后油泥砂中粗砂颗粒表面粘附的矿物油和油泥在高温蒸汽的作用下更容易剥离;高温蒸汽的能量与反应热被充分利用以维持洗砂单元的热水洗砂条件,粗砂与矿物污油和油泥经流化摩擦后分离,清洗后的到的粗砂残油率≤0.5%,达到可以直接排放或者综合利用的水平;油泥砂中的固体物减量5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聚油泥砂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油泥砂是在油田生产活动中产生的,主要来源于原油集输及处理过程的各个环节,被原油及其它有机物污染了的泥、砂、水的混合物。由于油泥砂所含的烃类物质对环境危害较大,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危险废物项。现在全国各油田在生产过程中都有大量的油泥砂产生,其排放已成为危害当地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油田采出液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油泥砂是一种组份复杂的棕黑色粘稠状物质,主要由水、油泥、粗砂(沙石)和矿物污油等部分,其中的矿物污油中可能含有大量高沸点的石蜡、胶质、沥青质组分。油田采出液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油泥砂与炼油厂产生的含油污泥的主要区别在于油泥砂中固体物含有大量颗粒粒径≥74μm的粗砂(含量≥50%),而炼油厂产生的含油污泥中固体物则以颗粒粒径≤74μm含油污泥为主。如果能将粗砂从油泥砂中分离出来,并且达到残油率2%的综合利用的要求,则大量的油泥砂将实现大幅减量,其中的矿物污油转移到剩余的少部分的油和含油污泥中来,将大大减轻油泥砂处理的规模和难度。
目前,国内各大油田通常用油田70-90℃采油废水对含聚油泥砂进行水洗,利用密度差将油泥砂分为粗砂、油泥、矿物污油,进行分质处理。专利CN201510075822.0公开了一种油泥砂资源化处理方法包括:对油泥砂加入70℃至90℃的热水混合搅拌进行浆化处理;对浆化处理后的油泥砂进行快速初分,分离出位于上部的油水层、位于中部的泥水层和位于下部的重组分层,该重组分层包含砂石、胶质沥青质和水;对初分获得的油水层、泥水层和重组分层进行精分处理,获得符合预定标准的油、泥、和砂石。该发明对油泥砂采用初分,大大降低了后续精分的工作量,因此提高了油泥砂的处理效率。但由于高沸点的胶质、沥青质组分的存在,70℃至90℃的热水难以将其从粗砂中分离出来,从而粗砂残油率满足难于满足2%的综合利用的要求。
随着我国油田三次采油聚合物驱的推广应用,“含聚油泥砂”随采出液系统排出量亦逐渐增大,影响到了流程的正常运行。含聚油泥砂除了上述普通油泥砂的组分之外,还含有大量聚合物。有文献报道,海上某油田的含聚油泥砂含油约45%~50%,且含有明显可见的残留聚合物。含聚油泥砂具有易于形成,油水固三相成胶状、体系长期保持稳定,易成团,成分更复杂,乳化程度严重,脱水减量化困难、黏度急剧增大的特点,处理起来比一般油泥砂更加困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025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下一篇:一种饵块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