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包冷却液泄漏检测系统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911335722.1 | 申请日: | 2019-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6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赵羿;朱勇;武洁云;顾向龙;吴海平;胡贞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48;G01D5/16;B60L3/00;B60L5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7 | 代理人: | 瞿卫军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冷却液 泄漏 检测 系统 车辆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冷却液泄漏检测系统,包括:低压线束,沿着电池包的内周围设置,在系统形成回路,并且向电池包的内部延伸形成多个分支;多个探头,分别设置于多个分支的末端,用于检测冷却液的泄漏;以及电池管理系统,根据探头的检测结果执行所对应的行动,并通知用户检测结果。根据本发明的电池包冷却液泄漏检测系统可以检测到发生在电池包内部的冷却液的泄漏情况,并且还可以使用户了解到冷却液的泄漏位置及泄漏程度,此外,该系统结构简单,仅需改良低压线束,不仅可节约成本,并且相比现有的水传感器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及耐久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电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包冷却液泄漏检测系统、以及包括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新能源在车辆领域的发展,新能源车辆正在逐步成为主流趋势,包括电动车辆及混合动力车辆等,其中,电动车辆及混合动力车辆通过电池包来为车辆提供动力。
在充放电过程中,各个电池单体会产生较大的热量,从而有可能引起热失控现象,导致电池包的损坏,进而对车辆及安全方面也会造成影响。因此,现有的电池包设有冷却系统,冷却系统主要由位于电池包内部的冷却板和冷却管组成,并且通过快插接头连接冷却板和冷却管。
然而,在实际情况下,例如碰撞、挤压、震动或极端温度等条件下,可能会使快插接头的内部密封环发生变形,从而导致在这些快插接头部分发生冷却液的泄漏,或者在这些情况下,冷却板或冷却管可能会发生破损,进而导致冷却液的泄漏。当泄漏的冷却液流入至高压连接件时,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短路,例如,当泄漏现象发生后,车辆行驶在上坡道或下坡道时,电池包也会随着车体发生倾斜,如果在电池包向上倾斜19°以上时,冷却液流入至后部连接件,或者在电池包向下倾斜19°以上时,冷却液流入至前部连接件,在此情况下,可能就会引起高压短路现象,对车辆及驾驶员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现有的电池包还无法检测如上所述的冷却液的泄漏、以及泄漏位置,因此需要一种电池包冷却液检测系统,使得可以在造成短路之前通知驾驶员,从而避免进一步的安全隐患,同时示明泄漏位置,以便检修作业。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检测电池包内部的冷却液泄漏情况的电池包冷却液泄漏检测系统,以解决现有的电池包无法检测道冷却液的泄漏,从而可能会造成电池包内部短路现象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能够检测电池包内部的冷却液泄漏情况的电池包冷却液泄漏检测系统的车辆,以解决现有的电池包无法检测道冷却液的泄漏,从而可能会造成电池包内部短路现象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冷却液泄漏检测系统,包括:低压线束,沿着电池包的内周围设置,在系统形成回路,并且向电池包的内部延伸形成多个分支;多个探头,分别设置于多个分支的末端,用于检测冷却液的泄漏;以及电池管理系统,根据探头的检测结果执行所对应的行动,并通知用户检测结果。
可选地,探头中的每一个包括:探针,设于分支的末端,并且用于检测冷却液的泄漏;以及塑料壳体,设于分支的末端,并且包围探针以防止探针与其他周围环境件接触。
可选地,探头中的每一个还包括串联设置的绝缘电阻,并且当探头检测到冷却液的泄漏时,其电阻值根据冷却液的泄漏程度发生变化。
可选地,电池管理系统执行的行动包括:第一行动,显示无异常;第二行动,通过发出警报来通知用户泄漏情况;以及第三行动,通过打开继电器来保护电池包内部的回路。
可选地,绝缘电阻中的每一个具有互不相同的初始值、触发阈值、以及警报值,其中,当电阻值小于等于所述初始值且大于等于触发阈值时,电池管理系统执行第一行动;当电阻值小于触发阈值且大于等于警报值时,电池管理系统执行第二行动;当电阻值小于警报值时,电池管理系统执行第三行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3357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