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视觉的多旋翼无人机移动供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56872.6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0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赵燕伟;张健;尤文波;黄程侃;周仙明;王观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39/02 | 分类号: | B64C39/02;B64D47/08;B64F1/00;B64D27/24;B64F1/18;H02J7/00;B64F1/02;B60P3/11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黄美娟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视觉 多旋翼 无人机 移动 供电 装置 | ||
1.基于视觉的多旋翼无人机移动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1)、无人车(2);
所述无人机(1)上设置有相机(101)、起落架(102),所述相机(101)安装无人机(1)正下方;在无人机(1)底部装有若干个起落架(102),起落架(102)的末端安装有引导块(103);所述引导块(103)采用导电的磁性材质;
所述无人车(2)包括车面(201)、引导座(202)、和驱动装置(21),所述驱动装置(21)共两套分别安装在车面(201)的前后两端,构成四驱系统;所述车面(201)上侧安装引导座(202);所述引导座(202)的位置与无人机(1)停放在无人车(2)上时起落架(102)的位置对应,引导座(202)具有顶部开口的内腔,引导座(202)的内腔的底部安装有电磁铁(203),所述的内腔和引导块(103)呈上大下小的锥面体,当无人机(1)停放在无人车(2)上时引导块(103)纳入所述的内腔,电磁铁(203)与引导块(103)接触;
无人车(2)上装有蓄电池,蓄电池与电磁铁(203)电连接;无人机(1)上的电板与引导块(103)电连接;当无人机(1)停放在无人车(2)上时,所述的蓄电池为无人机(1)上的电板充电;
无人机(1)上装有第一中央控制器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无人机(1)的螺旋桨的驱动电机的控制端连接第一中央控制器;无人车(2)上装有第二中央控制器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无人车(2)的驱动装置(21)的控制端连接第二中央控制器;
无人机(1)和无人车(2)保持实时通信,通过机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获取各自的位置,无人机(1)在执行任务时时刻计算与无人车(2)的相对距离,并评估自身电量是否满足飞行并降落在无人车(2)上,当无人机(1)的电量正好满足或大于无人机(1)抵达并降落至无人车(2)上的所需电量时,无人车(2)将自身经纬度信息发送给无人机(1),无人机(1)通过GPS导航飞抵无人车(2);
车面(201)上设有用于无人车(2)降落时进行视觉引导的视觉信标(3),视觉信标(3)呈每条边为曲线的“三角形”,内部为渐变色;
无人机(1)通过GPS导航飞行至无人车(2)附近后,在视觉引导时,相机(101)始终垂直朝下拍摄,以如下步骤获取无人机(1)的位置与朝向并引导无人机(1)降落:
步骤一:建立相机(101)的成像画面的XY平面坐标系,选取成像画面的形心位置为坐标原点,向左为X轴正方向,向上为Y轴正方向,其坐标值即对应点到X轴和Y轴间隔的像素值;
步骤二:正对着视觉信标(3)拍摄一副图片,然后截取包含信标图案的部分作为图案模板,将视觉信标(3)的图案模板输入到无人机(1)的中央控制器,通过Camshift跟踪算法检测视觉信标(3)中的形状特征和渐变色特征,进行特征匹配自动检测出相机(101)的成像画面中的视觉信标(3)的特征,并找到跟踪窗口;
步骤三:得到跟踪窗口后,只能获得视觉信标(3)在相机(101)的成像画面内的大致位置,不能获得准确位置和方向,需进行下一步检测,即在跟踪窗口运行“角点检测”算法,“角点检测”算法是一种成熟的图像处理算法,能快速准确的检测到成像画面内的存在的“角点”及其坐标,由于视觉信标(3)的特殊设计,在跟踪窗口内只能检测到三个“角点”,即角点(301)、角点(302)和角点(303);
步骤四:在相机(101)的成像画面内获取到三个“角点”后,计算三个角点之间的两两距离,距离由两个“角点”之间相隔的像素数成正比,找出相隔最近的两个“角点”,即图二中的角点(301)和角点(302),再取角点(301)和角点(302)的中点,连接该中点与剩下的角点(303),得到一条直线,该直线的中点坐标即视觉信标(3)的相机(101)成像画面内的准确坐标,从角点(301)和角点(302)的中点向角点(303)的矢量即视觉信标(3)的相机(101)成像画面内的朝向;
步骤五:进行无人机(1)的飞行控制,跟踪过程中,如果视觉信标(3)在相机(101)成像画面内的坐标偏离坐标系原点了,计算出相应的X、Y坐标值,该值将作为无人机(1)的控制量,X对应无人机(1)左右平移,Y对应无人机(1)前后平移,X值为正时,无人机(1)向左调整,Y值为正时,无人机(1)向前调整,反之亦然,期望位置即X值和Y值都接近0的时候;视觉信标(3)的相机(101)成像画面内的朝向与X轴正方向存在夹角时,无人机(1)将进行自旋来调整该夹角,期望夹角也是近似为0的时候;
步骤六:当期望位置和期望夹角小到预设范围内时,则满足了降落条件,当有降落指令时,无人机(1)将降落在无人车(2)上;当然降落的过程无人机始终调整自身的位姿,保持期望位置和期望夹角在预设误差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5687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