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装置、光测量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69340.4 | 申请日: | 201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56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近藤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S5/042 | 分类号: | H01S5/042;H04N13/254;H04N13/271;G01B11/24;G01S17/08;G01S7/481 |
代理公司: | 11205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文娟;臧建明 |
地址: | 日本东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启状态 驱动元件 转移元件 发光元件 发光装置 发光元件配置 图像形成装置 光测量装置 元件连接 二维状 发光 | ||
一种发光装置、光测量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发光装置具备:多个转移元件,依次成为开启状态;多个设定元件,分别与多个所述转移元件连接,并通过该转移元件成为开启状态,而成为能够过渡到开启状态的状态;多个驱动元件,分别与多个所述设定元件连接,并通过该设定元件成为开启状态,而成为能够过渡到开启状态的状态;及多个发光元件,分别与多个所述驱动元件连接,并通过该驱动元件成为开启状态,而发光或发光强度增加,在多个所述设定元件中的至少一个设定元件中连接有多个所述驱动元件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组,并且多个该发光元件配置成二维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装置、光测量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发光元件阵列,该发光元件阵列以将从外部通过光能够控制阈值电压或阈值电流的多个发光元件排列成一维、二维或三维并使从各发光元件产生的光中的至少一部分入射于各发光元件附近的其他发光元件的方式构成,且在各发光元件中连接有从外部施加电压或电流的时钟线路。
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发光芯片C,该发光芯片C具备:多个转移晶闸管T,依次成为开启状态;多个设定晶闸管S,分别与多个转移晶闸管T连接,并通过转移晶闸管T成为开启状态,而成为能够过渡到开启状态的状态;及多个发光二极管LED,经由隧道结分别层叠于多个设定晶闸管S,若设定晶闸管S成为开启状态,则发光或发光量增加。
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如下自扫描型二维发光元件阵列,即,在发光开始点侧将发光部的发光信号线路及这2根进行连接,而设为1根线路发光元件二维排列成n行×l列(l为1以上的整数),发光元件L(j、k)的阳极电极与第n行的发光信号线路连接,奇数行的发光元件(j、2k-1)的栅极电极与第(2i-1)列的门信号G2i-1线路连接,偶数行的发光元件(j、2k)的栅极电极与第2i列的门信号G2i线路连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1-2389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17490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353902号公报
但是,通过在多个转移元件中依次转移(传播)开启状态而将与转移元件连接的发光元件设定为点亮状态或非点亮状态并使其发光的发光装置中,有时要求将发光元件以二维状并列点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发光元件以二维状并列点亮的发光装置等。
方案1所述的发明为发光装置,其具备:多个转移元件,依次成为开启状态;多个设定元件,分别与多个所述转移元件连接,并通过该转移元件成为开启状态,而成为能够过渡到开启状态的状态;多个驱动元件,分别与多个所述设定元件连接,并通过该设定元件成为开启状态,而成为能够过渡到开启状态的状态;及多个发光元件,分别与多个所述驱动元件连接,并通过该驱动元件成为开启状态,而发光或发光强度增加,在多个所述设定元件中的至少一个设定元件中连接有多个所述驱动元件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组,并且多个该发光元件配置成二维状。
方案2所述的发明为方案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设定元件中分别连接有多个所述驱动元件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组。
方案3所述的发明为方案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经由所述驱动元件向所述发光元件供给发光或发光强度增加的电流的多个点亮信号线,该点亮信号线以连接与彼此不同的所述设定元件连接的该驱动元件的方式设置。
方案4所述的发明为方案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与所述发光元件串联连接,且以使发光或发光强度增加的电流经由该驱动元件在该发光元件中流动的方式设置。
方案5所述的发明为方案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及所述发光元件在供给基准电位侧连接有该发光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施乐株式会社,未经富士施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93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