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恒湿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63613.4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5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凌学书;徐荣昌;樊阳;赵腾飞;佘建文;单亚彬;王刚;付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3/02 | 分类号: | B60H3/02;B60H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装置 | ||
1.一种车辆的恒湿装置(10),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凝舱(1),所述冷凝舱(1)具有第一进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12),所述第一进风口(11)与所述车辆的空调鼓风机出风口(301)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12)与所述车辆的空调出风口(40)选择性地连通;
加湿舱(2),所述加湿舱(2)具有第二进风口(21)和第二出风口(22),所述第二进风口(21)与所述空调鼓风机出风口(301)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22)与所述空调出风口(40)选择性地连通;
保温层(3),所述保温层(3)包裹所述加湿舱(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恒湿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舱(2)包括:储水腔(23)、混合腔(24)和水雾发生器(25),所述混合腔(24)位于所述储水腔(23)内,所述混合腔(24)与所述储水腔(23)连通,所述混合腔(24)与所述第二进风口(21)、所述第二出风口(22)均连通,所述水雾发生器(25)设置于所述混合腔(24)的底部,以使所述混合腔(24)内的水雾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恒湿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舱(2)还包括:水质检测组件(26),所述水质检测组件(26)设置于所述混合腔(24)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恒湿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检测组件(26)包括:本体(261)、光敏电阻(262)和光源(263),所述光敏电阻(262)、所述光源(263)均设置在所述本体(261)上,在竖向方向上,所述光源(263)与所述光敏电阻(262)正对布置且间隔开,所述光源(263)位于所述光敏电阻(262)上方,所述光源(263)可照射在所述光敏电阻(262)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恒湿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舱(2)还包括:混合腔水温传感器(27)和混合腔湿度传感器(28),所述混合腔水温传感器(27)、所述混合腔湿度传感器(28)均设置于所述混合腔(2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恒湿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舱(2)还包括:储水腔水位传感器(29)、混合腔水位传感器(291)和加湿舱风速传感器(292),所述储水腔水位传感器(29)设置于所述储水腔(23),所述混合腔水位传感器(291)设置于所述混合腔(24),所述加湿舱风速传感器(292)设置于所述第二进风口(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恒湿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舱(1)包括:冷凝腔(13)和半导体制冷器(14),所述冷凝腔(13)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1)、所述第一出风口(12)均连通,所述半导体制冷器(14)的冷凝管位于所述冷凝腔(13)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恒湿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舱(1)还包括:冷凝腔温度传感器(15)和冷凝腔湿度传感器(16),所述冷凝腔温度传感器(15)、所述冷凝腔湿度传感器(16)均设置于所述冷凝腔(13)。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恒湿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舱(1)还包括:排水阀(17)、冷凝腔水位传感器(18)和冷凝舱风速传感器(19),所述排水阀(17)、冷凝腔水位传感器(18)均设置于所述冷凝腔(13)底部,所述冷凝舱风速传感器(19)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1)。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9所述的车辆的恒湿装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双向阀(4)和第二双向阀(5),所述第一双向阀(4)选择性地开闭所述第一进风口(11)、所述第二进风口(21),所述第一双向阀(4)位于所述加湿舱风速传感器(292)、所述冷凝舱风速传感器(19)的外端;
所述第二双向阀(5)选择性地开闭所述第一出风口(12)、所述第二出风口(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361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