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浮动式车门压力检测仪及轨道车辆车门压力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62543.0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610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谢成昆;谢宗信;罗强;彭晓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壹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G01M13/00;G01M17/08 |
代理公司: | 株洲湘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2 | 代理人: | 苏娟 |
地址: | 412001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动 车门 压力 检测 轨道 车辆 方法 | ||
浮动式车门压力检测仪,包括用于接触感应车门压力的检测筒和固定在检测筒上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检测筒的一端为装有压力传感器的固定端,另一端为与固定端轴向对齐且可沿轴向弹性伸缩的浮动端,浮动端在车门压力推动下沿轴向缩进并将车门压力传递作用在传感器上。本发明提供的浮动式车门压力检测仪,检测过程模拟夹门事故中的受力过程,车门压力数据更加真实有效,为闭门距离在100‑115mm范围内的压力安全取值,提供有效而可靠的试验数据,确保车门夹入旅客肢体时不会造成伤害,提高轨道车辆车门启闭安全性。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轨道车辆车门压力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浮动式车门压力检测仪,用于轨道车辆车门压力的检测,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轨道车辆车门压力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旅客上下的车门,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高速运行车辆的对开车门,是一个安全性能要求较高的产品部件,其开闭动作的各项性能指标必须保证达到设计标准,特别是闭门距离在100-115mm范围内的压力,应保持在安全的取值范围内,以确保车门夹入旅客肢体时不会造成伤害,保证乘客上下的顺畅和安全。这不仅要求制造厂家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需要测试产品的性能指标,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在产品投入使用后的检修保养过程中,也需要经常检测这些参数,以保证运行车辆的性能,为产品的安全状态提供准确的信息。
CN201120185377.0,公开一种手持式车门压力检测仪,属于车辆对开式车门的检测装置,包括一个壳体,在壳体内设有压力测试传感器和中央处理器,壳体的表面设有显示屏,并在壳体上设有操作键;壳体上靠近压力测试传感器的两侧分别设有接触挡板,两个接触挡板分别与压力测试传感器的两侧接触,并作为车门压力受力点将车门压力状况传递给压力测试传感器,压力测试传感器再将所采集的压力信号值传给中央处理器,并由显示屏显示出来,适用于各种对开车门的现场压力检测。这种检测方式的主要缺点是:在检测过程中当车门与检测装置接触时,车门的关闭速度不会进行适当缓冲,而是直接压紧两个受力点,与实际夹门事故中由于肢体的弹性还会对车门的闭合速度进行一定缓冲的受力过程并不相同,并不能准确反应出实际发生夹门事故中车门作用在受力点上的压力和两个对开车门的隔开距离,所以上述车门压力检测装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浮动式车门压力检测仪,检测过程模拟夹门事故中的受力过程,车门压力数据更加真实有效,为闭门距离在100-115mm范围内的压力安全取值,提供有效而可靠的试验数据,确保车门夹入旅客肢体时不会造成伤害,提高轨道车辆车门启闭安全性。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轨道车辆车门压力检测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浮动式车门压力检测仪,包括用于接触感应车门压力的检测筒和固定在检测筒上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检测筒的一端为装有压力传感器的固定端,另一端为与固定端轴向对齐且可沿轴向弹性伸缩的浮动端,浮动端在车门压力推动下沿轴向缩进并将车门压力传递作用在传感器上。
优选的,所述的检测筒包括外壳、沿轴向可活动的装在外壳左端的浮动套、固定在外壳右端且与浮动套同轴对齐的固定套以及置于外壳中且安装在浮动套和固定套之间的弹性伸缩组件,压力传感器沿中轴线装在固定套中,且压力传感器与弹性伸缩组件一端贴合接触,浮动套与弹性伸缩组件另一端同轴连接,浮动套的外端面为浮动端,固定套的外端面为固定端,弹性伸缩组件随浮动套轴向缩进而压缩。
优选的,所述的浮动套包括外筒和同轴固定在外筒内的内筒,外筒的外端为浮动端,内筒一端与外筒同轴连接,另一端伸入至外壳中且与固定套沿轴向隔开不接触,弹性伸缩组件同轴设置在内筒中,且一端与内筒内端面与相抵,另一端从内筒中伸出与压力传感器相抵,内筒沿轴向缩进压缩弹性伸缩组件并与传感器通过弹性伸缩组件间接硬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壹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壹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25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