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桔柚老树果实产量和品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56906.2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6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雷龑;陈婷;汪建平;刘鑫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7/06;A01G13/00;A01C21/00;C05B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瞿晓晶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老树 果实 产量 品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桔柚老树果实产量和品质的方法,属于果树管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春芽萌动时,对全树进行回缩修剪到三至四级分枝,喷施杀菌剂消毒,断根施肥;2)春梢长度达到5cm前,抹除全部春梢;3)7月上旬施复合肥,7月下旬对夏梢进行短截;4)步骤3)所述的夏梢短截后,待全园78~82%数量的老树萌芽,并且每一株树上78~82%枝梢发芽时进行放梢;5)放梢后,施多效唑和叶面肥;6)12月下旬到1月,在扩穴改土过程中施有机肥和微量元素肥。所述方法克服了三十年以上桔柚老树挂果稀少、品质下降的问题,次年即可实现丰产,增产提质效果显著,对促进桔柚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果树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桔柚老树果实产量和品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桔柚,结合了桔和柚的杂交优势,既有桔子的甘甜,又有柚子的清香,汁多肉脆,风味独特,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其他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价格乐观,且其具有丰产稳产、质优耐贮的特性,桔柚栽培经济效益显著。
然而,随着栽培时间的延长,管理措施粗放,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桔柚老树的生产问题突显:树冠渐大,田间管理费时费工,树体挂果稀疏,生产力下降,果品质量每况愈下,尤其树龄三十年以上的桔柚老树,树势衰弱,产量降低,果小质劣,令人堪忧。若刨树重新建园,会影响很多年的收益。如何在不需要额外成本投入的情况下,通过系列技术措施让老树恢复生产力,提高产量,提升品质是一直以来困扰桔柚种植业的技术难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桔柚老树果实产量和品质的方法;所述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桔柚老树的挂果量和挂果品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桔柚老树果实产量和品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春芽萌动时,对全树进行回缩修剪到三至四级分枝,控制树高1.5~1.7m,冠幅2~2.5m;所述回缩修剪后,喷施杀菌剂消毒,断根施肥;
2)春梢长度达到5cm前,抹除全部春梢;
3)7月上旬施复合肥,7月下旬对夏梢进行短截,长度小于35cm的夏梢短截70%,长度为35~45cm的夏梢短截50%,长度大于45cm的夏梢短截30%;
4)步骤3)所述的夏梢短截后,有树枝先发芽的,抹除先发芽树枝的芽1~2次,待全园78~82%数量的老树萌芽,并且每一株树上78~82%枝梢发芽时进行放梢;
5)步骤4)所述的放梢后,施多效唑和叶面肥;
6)12月下旬到1月,在扩穴改土过程中施有机肥和微量元素肥。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回缩修剪后,向直径>10cm的锯口涂抹石蜡。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杀菌剂为100倍的29wt%的石硫合剂水剂,所述杀菌剂的喷施量700~800mL/亩。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断根施肥为沿着桔柚树种植行的一侧挖施肥沟施肥,并进行断根;所述断根的深度为20~25cm;所述施肥的量为有机肥0.8~1.2t/亩,复合肥12.5~25kg/亩。
优选的,步骤5)中所述的多效唑为300倍的15wt%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所述多效唑的施用量为416~500g/亩。
优选的,所述叶面肥包括0.2wt%~0.3wt%的磷酸二氢钾;所述磷酸二氢钾的施用量为250~375g/亩。
优选的,步骤6)在施用叶面肥的同时,施杀虫剂和杀菌剂。
优选的,所述微量元素肥为硼锌铁镁肥。
优选的,所述有机肥的施用量为0.8~1.2t/亩;所述微量元素肥的施用量为15~25kg/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69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恶意链接提示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电力电路以及驱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