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掺杂硅电极的蚀刻液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12695.6 | 申请日: | 2018-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5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少平;张庭;贺兆波;尹印;万杨阳;冯凯;王书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兴福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3/08 | 分类号: | C09K13/08;C23F1/24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7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蚀刻 蚀刻液 硅电极 低掺杂 氟化铵 氯化铵 硝酸 表面粗糙度 蚀刻表面 铵根离子 研磨 补充剂 超纯水 粗糙度 氢氟酸 小气泡 可控 去除 硫酸 损伤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掺杂硅电极的蚀刻液,其主要成分包括占蚀刻液总重量45‑65%的硫酸、1‑10%的硝酸、1‑10%的氟化铵、1‑10%的氯化铵、5‑52%的超纯水。本发明通过使用低含量的硝酸,可以降低整体的蚀刻速率;使用氟化铵代替氢氟酸,保证蚀刻速率稳定;加入氯化铵作为铵根离子的补充剂,在蚀刻过程中能够产生密集的小气泡,有利于控制硅电极表面的粗糙度。本发明的蚀刻液组成可以彻底去除研磨带来的损伤,蚀刻速率稳定、蚀刻表面均匀,且表面粗糙度可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掺杂硅电极的蚀刻液,为了去除研磨后带来的损伤,保证硅电极配件优异的电学性能。
背景技术
硅电极配件在制造过程中,需经过研磨、蚀刻、清洗等工序,而经研磨处理后会给硅电极的表面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这些损伤会影响硅电极的电学性能。为了彻底地去除这些损伤,一般采用化学蚀刻的方法进行处理,能够得到表面均匀、粗糙度易控的硅电极。
目前对硅进行化学蚀刻主要是采用硝酸-氢氟酸体系,根据硝酸和氢氟酸的比值以及浓度的不同,硅的蚀刻可以分为:硝酸含量高时,硅蚀刻决定于氢氟酸与表面氧化物的接触速率和扩散速率,硅表面蚀刻光滑,此条件下温度影响较小。氢氟酸含量高时,硝酸的氧化控制反应速率,其浓度的微小变化都可以影响反应速率,蚀刻硅表面为多孔结构,此条件下温度对蚀刻速率影响较大。
基于上述理论,为了达到蚀刻效果,需要对硝酸和氢氟酸的含量进行调控,而且由于氢氟酸在加热条件下易挥发,导致蚀刻速率变化大,可能需要选择氢氟酸的缓冲剂来替代氢氟酸,保证蚀刻的稳定性。另外,单纯使用硝酸和氢氟酸作为蚀刻液,蚀刻速率和表面效果(如均匀性、粗糙度等)不可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硝酸-氢氟酸体系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彻底去除研磨损伤,表面均匀、蚀刻速率稳定、粗糙度可控的低掺杂硅电极的蚀刻液。本发明涉及的低掺杂硅电极的电阻率>1Ω*cm,可以作为气体干法蚀刻机台中的配件。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低掺杂硅电极的蚀刻液,主要成分包括占蚀刻液总重量45-65%的硫酸、1-10%的硝酸、1-10%的氟化铵、1-10%的氯化铵、5-52%的水。
所述的硫酸浓度≥96%,所述的硝酸浓度为50-75%,所述的氟化铵的含量≥98%,所述的氯化铵的含量≥99.8%。
上述方案中,硫酸作为蚀刻液的主成分,增加蚀刻液的粘度,稳定反应速率,使反应速率易于控制;还可以提高蚀刻的均匀性,保证硅电极的均匀蚀刻。
上述方案中,硝酸起氧化作用,将硅氧化成二氧化硅,硝酸成分较低,能够降低整体的蚀刻速率。
上述方案中,氟化铵在酸性条件下可电离生成氟离子和氢氟酸,起到溶解二氧化硅的作用,使用氟化铵代替氢氟酸,蚀刻反应稳定可控。
上述方案中,氯化铵用于补充铵根离子,蚀刻过程中产生更密集的小气泡,利于控制硅电极表面的粗糙程度。
上述方案中,水为室温下电阻率15.0-18.0MΩ*cm的超纯水。
上述方案中,所述蚀刻液的制备方法为:将一定量的超纯水加入到PFA瓶中(PFA瓶置于水中保持配制过程中的温度不变),向装有超纯水的PFA瓶中缓慢加入一定量的硫酸,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依次缓慢加入一定量的硝酸和氟化铵,最后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铵,溶解、混合均匀后待用。
上述方案中,蚀刻温度为20-40℃,蚀刻时间为3min。
蚀刻完后对硅电极的蚀刻速率和粗糙度进行检测,其蚀刻后的粗糙度要求优于蚀刻前的粗糙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兴福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兴福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26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