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于大豆食心虫防治的黏虫赤眼蜂驯化繁育方法及防治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81036.9 | 申请日: | 2018-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95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臧连生;李天昊;侯洋旸;戴鹏;张俊杰;阮长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A01G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汤磊 |
地址: | 130118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于 大豆 食心虫 防治 赤眼蜂 驯化 繁育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于大豆食心虫防治的黏虫赤眼蜂驯化繁育方法及防治应用,通过松毛虫赤眼蜂与黏虫赤眼蜂共寄生柞蚕卵,实施黏虫赤眼蜂对柞蚕卵的适应性驯化,松毛虫赤眼蜂可咬破柞蚕卵壳形成出蜂孔,使得更多的黏虫赤眼蜂个体得以出蜂并继续在柞蚕卵上产下后代,黏虫赤眼蜂能够保持数量较为稳定的种群,使得多代持续驯化得以实现,逐步优选获得对柞蚕卵具有更高适应性的黏虫赤眼蜂品系,进而实现黏虫赤眼蜂在柞蚕卵上的独立、连续繁育,为柞蚕卵规模化繁育黏虫赤眼蜂奠定了技术基础。本发明方法繁育出的黏虫赤眼蜂,在大豆食心虫卵上具有更高的寄生效率,尤其适用于大豆食心虫的生物防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赤眼蜂繁育及其防治应用,特别是一种适于大豆食心虫防治的黏虫赤眼蜂驯化繁育方法,及该黏虫赤眼蜂在大豆食心虫的防治应用。
背景技术
柞蚕(Antheraea pernyi)是一种大型鳞翅目昆虫,柞蚕卵可以被用来繁育赤眼蜂。与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等其它常用的中间寄主卵相比,柞蚕卵体型较大,单个柞蚕卵内可寄生超过百头赤眼蜂,而米蛾卵内通常仅能寄生1头赤眼蜂,因此柞蚕卵特别适合开展赤眼蜂的规模化繁育,可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但目前,仅有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和少量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品系使用柞蚕卵成功开展了规模化繁育,其余多数优势赤眼蜂种类并不寄生柞蚕卵,或是寄生柞蚕卵后不能够顺利穿破卵壳羽化出蜂。
现有研究显示,黏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leucaniae)是防治东北地区大豆食心虫的优势蜂种,可寄生柞蚕卵,并且少数子代蜂完成发育后能咬破柞蚕卵羽化出蜂,但其寄生率、羽化率过低,不足以实施规模化繁育。
由于黏虫赤眼蜂可寄生柞蚕卵,子代蜂也有极少量个体可咬破寄主卵壳出蜂,因此传统的驯化筛选工作是围绕能够成功出蜂的子代个体进行。这一筛选方式抛弃了大多数黏虫赤眼蜂个体,极大地降低了筛选对象的多样性;且由于成功出蜂的黏虫赤眼蜂个体很少,逐代繁育筛选的过程中种群中断的风险很高,难以获得可在柞蚕卵上连续繁育的黏虫赤眼蜂种群。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黏虫赤眼蜂的驯化繁育方法,以柞蚕卵为寄主,通过实施黏虫赤眼蜂对柞蚕卵的适应性驯化,进而繁育出黏虫赤眼蜂,并且这种黏虫赤眼蜂尤其适于大豆食心虫的防治。
技术方案:一种适于大豆食心虫防治的黏虫赤眼蜂驯化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将经物种鉴定后的黏虫赤眼蜂原始种群使用米蛾卵进行保育,而后羽化出蜂;
步骤200:取柞蚕卵,同时准备松毛虫赤眼蜂蜂种,在环境温度23~26℃、空气相对湿度80±5%、光周期0L:24D条件下,按照松毛虫赤眼蜂蜂种∶黏虫赤眼蜂∶柞蚕卵的数量比为1∶4∶1~1∶6∶1,接蜂24~48小时;
步骤300:子代赤眼蜂完成发育后自行咬破柞蚕卵壳出蜂,对于子代松毛虫赤眼蜂雌蜂占比不低于90%的情况下,从中分离出子代黏虫赤眼蜂并重复步骤200,使子代黏虫赤眼蜂继续重新与松毛虫赤眼蜂蜂种共寄生柞蚕卵进行驯化,对于子代松毛虫赤眼蜂雌蜂占比低于90%的情况下,从中分离出子代黏虫赤眼蜂单独寄生柞蚕卵;
步骤400:对于步骤300中分离出子代黏虫赤眼蜂单独寄生柞蚕卵,初次寄生柞蚕卵时,按照蜂卵的数量比为5∶1~7∶1提供柞蚕卵,此后逐代继续繁育时按照亲代寄主卵与子代新鲜卵的卵卵数量比为1∶3~1∶5提供柞蚕卵,在环境温度26±1℃、空气相对湿度75±5%、光周期0L:24D条件下,接蜂持续24~48小时,而后除去蜂种,子代蜂在环境温度26±1℃、空气相对湿度75±5%、光周期14L:10D~16L:8D条件下开始发育;
步骤500:对于步骤400中单独寄生柞蚕卵繁育出的子代黏虫赤眼蜂,进行逐代抽检,根据寄生率、羽化率、单卵蜂数、雌性比指标评估蜂种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农业大学,未经吉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10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