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受电弓皮囊破损保护器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905833.0 | 申请日: | 2018-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12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范学涛;赵德鑫;王正茂;袁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同创工控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2 | 分类号: | B60L5/32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119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受电弓 皮囊 破损 保护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受电弓皮囊破损保护器及其控制方法,用于解决皮囊破损后,及时对受电弓进行保护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气动逻辑底座、双气控二位三通阀和节流阀;双气控二位三通阀安装在气动逻辑底座和节流阀分别安装在气动逻辑底座上;所述气动逻辑底座上分别设有进气腔、二位三通气控阀供气连接口、二位三通气控阀出气连接口、出气腔、节流供气腔、射流喷头、二位三通气控阀降弓控制口、二位三通气控阀升弓控制口、真空发生腔、压力保持腔和压力平衡腔。控制方法包括:升弓操作、皮囊破损时降弓动作、皮囊修复后降弓动作以及进行正常动作状态。发明内容有益效果:解决了只能依靠人力检查的弊端、保证了车辆安全运行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受电弓保护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受电弓皮囊破损保护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轨道交通运输设备中电力驱动已经作为主流动力源,应用广泛的高铁动车、地铁、电力机车等基本上均采用高压电力驱动。轨道交通运输设备中电力应用离不开受电弓这一重要装置,受电弓是连接高压线缆和交通运输设备的桥梁,受电弓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辅助作用,受电弓设计结构特殊必须保证与高压线缆接触时有一恒定的压力,以防止受电弓碳滑板与高压线缆脱离时产生高压电离击穿现象既通俗讲的拉弧现象。为保证有上述的恒定压力,目前受电弓多以皮囊充压缩空气作为动力装置
皮囊有效解决了受电弓举升、下降及恒定压力接触电网的问题,但由于皮囊的结构特点及应用环境恶劣。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橡胶老化、外部意外因素等,导致皮囊破损时有发生。皮囊发生破损后会导致受电弓举升力不足出现拉弧现象,从小处讲拉弧放电会降低受电弓碳滑板的寿命,严重时会发生电网烧损事故。
现有技术中,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只能采用加强人工现场检测的手段。但是,人工现场检测工作劳动效率低,并且在高压区域进行检测工作,具有很大的人身伤害危险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受电弓皮囊破损保护器及其控制方法,用于解决皮囊破损后,及时对受电弓进行保护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受电弓皮囊破损保护器,包括气动逻辑底座、双气控二位三通阀和节流阀;双气控二位三通阀安装在气动逻辑底座和节流阀分别安装在气动逻辑底座上;所述气动逻辑底座上分别设有进气腔、二位三通气控阀供气连接口、二位三通气控阀出气连接口、出气腔、节流供气腔、射流喷头、二位三通气控阀降弓控制口、二位三通气控阀升弓控制口、真空发生腔、压力保持腔和压力平衡腔。
进一步的,所述节流阀可采用双向节流阀或单向节流阀。
进一步的,所述气动逻辑底座上还设有毛细反馈腔。
进一步的,所述双气控二位三通阀上设有消音防尘器。
一种受电弓皮囊破损保护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正常升弓操作时,进气腔的压缩空气一路通过节流供气腔以及节流阀入压力保持腔,二位三通气控阀降弓控制口的压力缓慢上升;压缩空气的另一路,通过射流喷头进入二位三通气控阀供气连接口,同时该路部分压缩空气进入真空发生腔,再通过压力平衡腔到达二位三通气控阀升弓控制口;皮囊实现升弓动作;
当皮囊出现严重泄漏或者意外破损时,射流喷头处快速流动的压缩空气,在真空发生腔处产生真空效应;真空沿压力平衡腔传导,二位三通气控阀升弓控制口处的压力快速降低;二位三通气控阀降弓控制口处的压力迅速超过二位三通气控阀升弓控制口处的压力;皮囊实现降弓动作,受电弓进入降弓锁定状态;
当皮囊破损修复后,先操作降弓动作后,进行正常动作状态。
进一步的,设置毛细反馈腔通过出气腔与皮囊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节流阀采用双向节流阀;当皮囊破损修复后,操作降弓时先采用延时操作,然后进行正常动作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同创工控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同创工控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9058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公交车充电管理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电动车能量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