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坑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50200.4 | 申请日: | 2018-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16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周芳;周曙东;陈家冬;尚学伟;周浩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地基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9/02;E02D19/06;E02D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沈淼 |
地址: | 214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支护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属于基坑支护建筑工程领域,旨在提供一种既能够加强基坑的支护强度,又能够实现地下水的快速排出,并对其再次利用以实现对基坑侧壁进行挡土护坡的基坑支护结构,其技术要点是,包括由放坡成型的基坑,还包括铺设于基坑四周侧壁的锚固框架,锚固框架由若干锚固横梁与锚固立柱相互交叉固定形成的网格状结构,并形成若干个放置区域;每个放置区域内均放置有与基坑侧壁贴合的集水承压袋,集水承压袋内通入集水井内的积水;锚固横梁与锚固立柱的交叉处均形成有锚固节点,锚固节点处连接有锚固杆,锚固杆倾斜插设于基坑的侧壁内。本发明适用于三级基坑的支护施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坑支护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基坑工程中,基坑土体开挖会引起应力场的改变,导致周围土体的变形,对周围建筑物和管线等产生影响。为了减小基坑施工对基坑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通常会建立基坑支护结构,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基坑排水问题同样需要重视。
三级基坑一般开挖深度小于7m,且无其他特别要求。在降水深度较小且土层为粗粒土层或渗水量小的粘土土层时,通常采用集水井降水法进行排水,如说明书附图7所示,当基坑1挖到接近地下水位时,沿坑底四周开挖具有一定坡度的排水沟11。沟底比挖土面低0.5m以上,并根据地下水量的大小设置集水井12,集水井12底面低于挖土面1~2m,使水顺排水沟11流入集水井12中,然后用水泵7将集水井12中的水抽出坑外,即可在基坑1底面继续挖土。当基坑1坑底接近排水沟11底时,再加深排水沟11和集水井12的深度,如此反复循环,直到基坑1挖到所需的深度为止。
针对集水井降水这种排水做法,在基坑的坑顶放置水泵,通过水管将集水井中的水不断抽出。然而在基坑不断开挖的过程中,基坑的深度随之也越来越深,这就导致了水泵抽水的路径延长,排水效率逐渐减慢。而一旦水位未达到开挖要求,基坑开挖的工程进度也会受到延误,导致工程周期延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具有能够实现地下水的快速排出,以此缩短施工周期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由放坡成型的基坑,包括铺设于基坑四周侧壁的锚固框架,所述锚固框架由若干锚固横梁与锚固立柱相互交叉固定形成的网格状结构,并形成若干个放置区域;
每个所述放置区域内均放置有与基坑侧壁贴合的集水承压袋,所述集水承压袋内通入集水井内的积水;
所述锚固横梁与锚固立柱的交叉处均形成有锚固节点,所述锚固节点处连接有锚固杆,所述锚固杆倾斜插设于基坑的侧壁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基坑的坑顶而言,集水承压袋距离集水井较近,其能够达到预先存放集水井内地下水的作用,从而节约了地下水从基坑坑底直接排出基坑坑顶的时间。同时集水承压袋内装有水后能够对基坑侧壁起到挡土护坡的作用,锚固杆插入基坑侧壁内也能够强化受力土体。既能够加强基坑的支护强度,又能够实现对地下水进行快速利用。
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承压袋的外侧包覆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由无纺布材质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纺布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够保护集水承压袋使其不易破损,从而使得其内部的积水不易外泄。
进一步的,所述放置区域内的左右侧壁均固定设置有锁环,所述保护层的侧边设有与锁环扣接的锁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锁扣与锁环的扣接配合能够方便集水承压袋的安装与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锚固杆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锚固节点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块和穿入所述固定块并与其螺纹连接的旋杆,所述固定块通过若干连杆与所述锚固杆上端的周缘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地基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地基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502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明挖隧道砂层涌水涌砂基坑加固方法
- 下一篇:无支撑深基坑支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