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轻量化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847163.1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75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陈为欢;余显忠;黄晖;邱星;段龙杨;王伟;陈磊;肖超;夏昌华;赵文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330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量化 优化 方法 | ||
一种汽车轻量化优化方法,包括:搭建多种车型的上车体的SFE模型,以得到多个上车体模型,并搭建与多个所述上车体模型适配的下车体的SFE模型,以得到一下车体模型;分别将多个所述上车体模型与所述下车体模型进行整车模型搭建,得到多个整车SFE模型;基于isight平台以车身重量最小为目标对每个所述整车SFE模型进行优化,以确定所述下车体模型中加强件最优的截面尺寸和料厚,得到优化后的目标下车体模型;将所述目标下车体模型分别与多个所述上车体模型进行整车模型搭建,得到多个白车身SFE模型;基于isight平台以车身重量最小为目标,对每个所述白车身SFE模型进行优化,以确定每个所述上车体模型中加强件最优的截面尺寸和料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轻量化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国内各大汽车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也取得了巨大进步。目前,如何在产品开发中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成为各大汽车主机厂未来生存的关键因素。
平台化开发技术,即在满足性能带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实现通用化及轻量化,使得各种车型如SUV及MPV车型大量通用车身零部件,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研发成本、生产成本及管理成本。轻量化技术影响汽车的燃油经济型、动力性能、制动性能,如何实现轻量化提高产品竞争力是各个汽车企业迫在眉睫的一项紧迫任务。
但是,当前国内绝大部分主机厂仍然不具备有效的通用化化及轻量化开发技术,使得产品开发周期长、成本高、竞争能力不强。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汽车开发过程不具备通用化及轻量化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轻量化优化方法。
一种汽车轻量化优化方法,包括:
搭建多种车型的上车体的SFE模型,以得到多个上车体模型,并搭建与多个所述上车体模型适配的下车体的SFE模型,以得到一下车体模型;
分别将多个所述上车体模型与所述下车体模型进行整车模型搭建,得到多个整车SFE模型;
基于isight平台以车身重量最小为目标对每个所述整车SFE模型进行优化,以确定所述下车体模型中加强件最优的截面尺寸和料厚,得到优化后的目标下车体模型;
将所述目标下车体模型分别与多个所述上车体模型进行整车模型搭建,得到多个白车身SFE模型;
基于isight平台以车身重量最小为目标,对每个所述白车身SFE模型进行优化,以确定每个所述上车体模型中加强件最优的截面尺寸和料厚。
进一步的,上述汽车轻量化优化方法,其中,所述基于isight平台以车身重量最小为目标对每个所述整车SFE模型进行优化,以确定所述下车体模型中加强件最优的截面尺寸和料厚的步骤包括:
对每个所述整车SFE模型进行拓扑优化分析,以确定满足属性目标条件的下车体模型,所述属性目标包括安全性能和NVH性能条件;
基于isight平台以车身重量最小为目标对所述下车体模型进行优化,以确定所述下车体模型中的加强件最优的截面和料厚。
进一步的,上述汽车轻量化优化方法,其中,所述基于isight平台以车身重量最小为目标,对每个所述白车身SFE模型进行优化,以确定每个所述上车体模型中加强件最优的截面尺寸和料厚的步骤包括:
对每个所述白车身SFE模型进行拓扑优化分析,以确定满足属性目标条件的各个所述上车体模型,所述属性目标包括安全性能和NVH性能条件;
基于isight平台以车身重量最小为目标对各个所述上车体模型进行优化,以确定每个所述上车体模型中的加强件最优的截面和料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8471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