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槽型轨服役损伤在线焊补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68496.0 | 申请日: | 201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5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周世恒;戴虹;黄正中;杨成亮;汤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瑞威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04 | 分类号: | B23K9/04;B23K9/3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盛汇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68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补 槽型轨 预热 打磨 补修 种槽 损伤 耐热性 修复 高分子材料 打磨设备 堆焊材料 堆焊修复 方向逐层 钢轨母材 焊接缺陷 焊前处理 金属光泽 探伤检验 自动堆焊 碳当量 包覆 堆焊 对焊 钢轨 夹渣 廓形 沿槽 咬边 耗时 新鲜 恢复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槽型轨服役损伤在线焊补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焊前处理槽型轨的伤损部位,当槽型轨的伤损部位出现磨耗时,直接打磨出新鲜金属光泽即可进行焊补;第二步、对槽型轨中待焊补部位进行预热,预热温度根据钢轨母材、堆焊材料的碳当量、以及包覆钢轨的高分子材料的耐热性预先设定,预热结束立即开始焊补;第三步、焊补阶段,用堆焊修复设备沿槽型轨待修复表面进行自动堆焊,堆焊采用单方向逐层进行;第四步、焊后打磨阶段,使用焊后打磨设备对焊补修复后的槽型轨焊后打磨,恢复廓形,并进行探伤检验,保证焊补区域不能出现裂纹、夹渣、气孔和咬边等焊接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槽型轨服役损伤在线焊补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有轨电车作为上世纪的产物,如今采用现代新技术升级改造以运量适中、投资较低、线路铺设简单等优点重新成为城市交通建设的主要关注点。为了实现现代有轨电车在城市内运行时导向好、产生的噪声小的功能,其线路轨道一般采用嵌入式轨道。将槽型轨置于承轨槽中,调整好轨距之后钢轨被高分子材料紧紧包覆,仅露出轨头部分,周围的路基与钢轨轨顶面平齐。
有轨电车线路密集的发车密度、较长的运营时间、站点之间的距离短导致列车启动、制动频率高与曲线线路占比多等特点使钢轮与钢轨的作用更剧烈与复杂。钢轨无法避免出现程度不一的伤损,其中最易出现的是发生在小半径曲线的钢轨侧磨与表面接触疲劳伤损,列车运行安全将受到威胁。
嵌入式轨道轨距与轨底坡都不能进行调整,重新铺设新轨道必须挖开路基,天窗时间作业完成任务难度大、经济成本高,而且施工引起的交通拥堵、噪声都可能影响城市周围环境。故可考虑通过焊补恢复钢轨廓形,调整线路轨距;同时除表面接触疲劳缺陷已扩展至相当深度的伤损钢轨必须换铺新轨外,一般可以进行焊补修复以改善线路状况。以往针对普通铁路钢轨堆焊修复选用的堆焊工艺方法由于焊接规范不明确、人为因素干扰严重导致焊接质量不稳定逐渐被弃用,而槽型轨服役损伤现场焊补修复技术在国内仍处于探索阶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替代伤损段切除,重新铺设新轨道和维修轨道,能够克服人工焊补修复方法工艺规范不明确、人为因素干扰修复质量等问题的槽型轨服役损伤在线焊补修复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槽型轨服役损伤在线焊补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焊前处理槽型轨的伤损部位,当槽型轨的伤损部位仅出现磨耗时,直接打磨出新鲜金属光泽即可进行焊补;
S2、对槽型轨中待焊补部位进行预热,预热温度根据钢轨母材、堆焊材料的碳当量、以及包覆钢轨的高分子材料的耐热性预先设定,预热结束立即开始焊补;
S3、焊补阶段,用堆焊修复设备沿槽型轨待修复表面进行自动堆焊,堆焊采用单方向逐层进行;
S4、焊后打磨阶段,使用焊后打磨设备对焊补修复后的槽型轨焊后打磨,恢复廓形,并进行探伤检验,保证焊补区域不能出现裂纹、夹渣、气孔和咬边等焊接缺陷。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损伤部位出现深度大于2mm且小于8mm的裂纹伤损时,需清除裂纹伤损再打磨进行焊补。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预热温度为250℃到35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单向逐层进行,即就是前一层堆焊是从左到右进行,则该次堆焊完成后,下一层堆焊也采用从左到右进行,堆焊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应保证焊完前一层焊缝后,本次堆焊开始位置的温度还处于250℃到350℃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堆焊过程为连续堆焊,中途不允许停焊,如果停焊,则返回到步骤S2中进行预热升温,再进行堆焊。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堆焊的每层焊道宽度为8mm到12mm,高度为4mm到6mm,焊道相互搭接宽度为焊道宽度的1/2到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瑞威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瑞威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84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