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环氧值环氧大豆油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568266.4 | 申请日: | 201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74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刘茂龙;张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皖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01/16 | 分类号: | C07D301/16;C07D303/42;B01J31/26;B01J27/1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5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胶体晶体模板 环氧大豆油 酸根阴离子 柱撑水滑石 高环 磷钨 催化环氧化反应 离子交换法制 类水滑石 毛细效应 三聚氰胺 硝酸根型 单分散 共沉淀 水滑石 吸附性 悬浊液 增塑剂 去除 微球 煅烧 催化剂 固化 填充 甲醛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环氧值环氧大豆油的制备方法,属于增塑剂技术领域。本发明以单分散三聚氰胺‑甲醛微球制备得到胶体晶体模板,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硝酸根型类水滑石催化剂,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出12‑磷钨杂多酸根阴离子柱撑水滑石,将制备的水滑石悬浊液通过毛细效应的作用填充至胶体晶体模板间,待固化后经过煅烧去除胶体晶体模板,制备有序多孔12‑磷钨杂多酸根阴离子柱撑水滑石,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催化环氧化反应,提高环氧大豆油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环氧值环氧大豆油的制备方法,属于增塑剂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聚氯乙烯(PVC)使用的增塑剂主要是邻苯二甲酸酯类产品,但是由于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存在潜在的致癌性,国外已经严格控制其使用,环氧大豆油是环氧亚油酸酯、环氧油酸酯和环氧棕榈酸酯等的混合物。它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无毒、无味的聚氯乙烯增塑剂兼稳定剂,对光、热有良好的稳定作用,且相容性好、挥发性低、迁移率小,对PVC树脂有增塑作用,它既能吸收聚氯乙烯树脂在分解时产生的HCl,阻滞PVC的连续分解,又能捕获PVC树脂降解时游离出的自由基氯离子,终止氯离子的自由基反应可使PVC链上的活泼氢原子稳定,延长PVC制品的使用寿命。
环氧大豆油的生产工艺主要有溶剂法和非溶剂法两种。其中溶剂法生产流程长、投资大、环境污染大、产品质量差,此工艺现已被淘汰。非溶剂法是在催化剂作用下,甲酸或乙酸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环氧化剂,然后环氧化剂与大豆油反应得到产品。非溶剂法所用催化剂通常有浓H2SO4、有机酸和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等。其中用浓H2SO4为催化剂时,后处理相对复杂,环境污染较重;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时,催化剂的成本和反应温度均较高。现有工艺所得产品的环氧值低,一般不超过6%,产品色泽较深,热稳定性不好。
因此,研制一种高环氧值环氧大豆油具有必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环氧大豆油环氧值低且产品颜色较深,提供了一种高环氧值环氧大豆油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环氧值环氧大豆油的制备,包括下列物质:大豆油、甲酸、硫酸铝和有序多孔性催化剂材料,所述的有序多孔性催化剂材料是经混合改性制备而成。
所述的有序多孔性催化剂材料的混合改性具体步骤为:
(1)称取摩尔比为1∶2的Al(NO3)3•9H2O,Mg(NO3)2•6H2O搅拌混合,得混合物,并取2g混合物溶解到50mL去离子水中,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置于四口烧瓶中,通氮气排除空气,在氮气气氛下,按质量比1∶10将1.50mol/L氢氧化钠溶液加至混合溶液中,在55~65℃烘箱中陈化20~24h后,过滤,得滤饼,用去离子水将滤饼洗涤至中性后,在100~110℃烘箱中干燥至恒重,静置冷却至室温,研磨得改性催化剂粉末;
(2)称取6g质量比为1∶1的钨酸钠和磷酸氢二钠混合物于100mL去离子水中,搅拌混合得基体液A,按质量比1∶6将质量分数为37%盐酸滴加至基体液A中,待滴加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得改性液,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55~60份改性液、10~15份乙醚和3~5份盐酸置于分液漏斗中,搅拌混合并静置分层,分去水层后将油层置于100~110℃蒸发干燥,控制蒸发干燥至油层原体积的1/5后,并用质量浓度为40%氢氧化钠调节pH至中性,再在100~110℃下蒸发结晶,取出晶体进入烘箱干燥至恒重,取出,按质量比1∶15,将结晶物与去离子水搅拌混合,得产品水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皖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皖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5682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