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萼梅红豆蔻风味小馒头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365655.7 申请日: 2018-04-23
公开(公告)号: CN108576130A 公开(公告)日: 2018-09-28
发明(设计)人: 黄文雅;洪学金 申请(专利权)人: 南陵县皖南野生葛研究所
主分类号: A21D13/06 分类号: A21D13/06;A21D2/3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41300 ***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红豆蔻 绿萼梅 小馒头 保健功能 口感细腻 酶解处理 协同增效 制作工艺 地灵根 楮实子 开胃 麦香 配伍 食积 胃纳 胀满 进食 食用 中药 保存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萼梅红豆蔻风味小馒头,其以绿萼梅、红豆蔻为原料,同时添加地灵根、北风草、楮实子,制作出一种绿萼梅红豆蔻风味小馒头。其充分利用绿萼梅、红豆蔻的营养价值,与中药相互配伍,协同增效,从而达到开胃升津、醒脾消食等功效。发明中,对原料进行酶解处理,有效去除了原料中含有的酸苦辛辣等刺激性成份,制得的成品麦香浓郁、口感细腻、酥软可口、进食方便,易保存,且保健功能突出,长期食用可明显改善人体胃纳不佳、食积胀满等不适。其制作工艺简单,易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焙烤领域,具体涉及以绿萼梅、红豆蔻为原料,加入具有保健功效的中药材,制得的一种绿萼梅红豆蔻风味小馒头。

背景技术

绿萼梅,蔷薇科梅属植物绿萼梅,以花入药。小乔木,高4-10米;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梗短,花萼为绿色;花瓣碟形,花色洁白,香气浓郁,有单瓣、重瓣和复瓣之分;花萼绿色,萼筒宽钟形,萼片卵形或近圆形,先端圆钝。具有疏肝解郁、开胃升津的功效。主治胸闷不舒、消化不良、胃纳不佳。

红豆蔻,本品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干燥成熟果实。呈长球形,中部略细,长0.7-1.2厘米,直径0.5-0.7厘米。表面红棕色或暗红色,略皱缩,顶端有黄白色管状宿萼,基部有果梗痕。果皮薄,易破碎。种子6,扁圆形或三角状多面形,黑棕色或红棕色,外被黄白色膜质假种皮,胚乳灰白色。气香,味辛辣。具有醒脾消食、燥湿散寒的功效。主脘腹冷痛、食积胀满、呕吐泄泻、饮酒过多。

地灵根,为木犀科植物紫药女贞的根。灌木,高1-4米。树皮灰褐色或褐色;小枝褐色或灰褐色,圆柱形或稍具棱,密被短柔毛。单叶,对生;叶柄长1-5毫米。被微柔毛,具沟;叶片薄革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有时为披针形,长1-4厘米,宽0.6-1.5厘米,稀较大,长可达9厘米,先端锐尖或渐尖,有时钝至近圆形,稀尾尖,基部渐窄或近圆形、叶缘反卷,有时仅沿上面中脉被短柔毛。具有消食健胃、清热利尿的功效。主湿热尿淋、肝炎、消化不良。

北风草,茎呈方柱形,有分枝,长约50厘米,有绒毛状长柔毛。叶对生,多皱缩或破碎,完整叶片展开后呈卵形,长1.5-4厘米,边缘具锯齿,两面密被短绒毛。轮伞花序,有苞片较少,条形;花萼筒状,外表面密被柔毛,花冠筒状唇形,多干缩。小坚果卵状三棱形。气微,味淡。具有清肺止咳、清热解毒。主肺热咳嗽、胸痛、咽喉肿痛、目赤青盲、乳痈、湿疹、跌打损伤。

楮实子,本品为桑科植物构树的干燥成熟果实。略呈球形或卵圆形,稍扁,直径约1.5毫米。表面红棕色,有网状皱纹或颗粒状突起,一侧有棱,一侧有凹沟,有的具果梗。质硬而脆,易压碎。胚乳类白色,富油性。无臭,味淡。具有补肾清肝、明目利尿的功效。用于腰膝酸软、虚劳骨蒸、头晕目昏、目生翳膜、水肿胀满。

饼干,具有耐贮藏、易携带、口味多样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饼干品种正向休闲化和功能化食品方向发展。按其加工工艺的不同,又可分为:酥性饼干、薄脆饼干、曲奇饼干、夹心饼干、威化饼干、蛋卷等。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绿萼梅红豆蔻风味小馒头,成品麦香浓郁、口感细腻、酥软可口,易保存,市场消费量大,保质期长,贮运方便等优点,且目前尚未见有利用这种原料制备饼干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绿萼梅、红豆蔻为原料,同时添加地灵根、北风草、楮实子开发出一种绿萼梅红豆蔻风味小馒头,填补了国内使用这类原料制作面包的一项空白。

一种绿萼梅红豆蔻风味小馒头,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制作:

A.绿萼梅预处理:取新鲜采摘的绿萼梅,洗净沥干,放入破壁机内,破碎3-5次,倒入容器内,加入绿萼梅重0.03-0.05%的纤维素酶,加热至38-42℃,保持10-20分钟,取出放入烘房内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0%,再通过过滤机过滤,制得绿萼梅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陵县皖南野生葛研究所,未经南陵县皖南野生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56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