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蜂窝板的粘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61917.2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11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恒;张燕红;杨亚娟;黄书敏;张艳;张敬阳;陆长帅;陆瑜翀;冯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中原思蓝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思蓝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63/00 | 分类号: | C09J163/00;C09J109/02;C09J115/00;C09J11/04;C09J11/06;C09J7/10;C09J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王莹;于宝庆 |
地址: | 4500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蜂窝 方法 | ||
1.一种蜂窝板的粘接方法,将构成所述蜂窝板的面板与蜂窝芯材通过胶膜粘接,固化后即形成所述蜂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膜包括用于粘接中间部位的热熔型胶膜和用于粘接边缘部位的非流淌型复合结构胶膜;
其中,所述热熔型胶膜的原料按照重量份包括:10~30份的液态丁腈橡胶、20~30份的液体环氧树脂、30~50份的固体环氧树脂、3~30份的固化剂、1~7份的促进剂以及10~25份的粉体填料;
所述非流淌型复合结构胶膜的原料按照重量份包括:20~35份的固体丁腈橡胶、30~60份的液体环氧树脂、2~10份的粉体填料、0.5~2份的偶联剂、8~13份的固化剂以及1~4份的促进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型胶膜和所述非流淌型复合结构胶膜的厚度均为0.1~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流淌型复合结构胶膜的宽度为0.5~3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材质为铝合金、钢或碳纤维,所述芯材材质为铝蜂窝、芳纶纸蜂窝或PET泡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丁腈橡胶为端氨基液态丁腈橡胶、端羧基液态丁腈橡胶、端羟基液态丁腈橡胶、端巯基液态丁腈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环氧树脂为液体双酚A型环氧树脂、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丁腈改性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环氧树脂为固体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为双氰胺、改性双氰胺类、酸酐类固化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剂为咪唑类环氧树脂促进剂、脲类环氧树脂促进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粉体填料为二氧化硅、酞青蓝、钛白粉、云母粉、氢氧化镁、三氧化二铝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粉体填料为白炭黑或氧化铝粉。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剂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二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粘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的过程包括:压力为0.1~0.5MPa、温度为120~150℃的条件下固化0.5~3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中原思蓝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思蓝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中原思蓝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思蓝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191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