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冷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73276.1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02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魏亚平;叶帅;李舒业;太赫灿;孔普迪;岳军;杨振宇;张国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3;H01M10/655;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8;H01M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莎日娜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冷模 发热装置 水冷板 导热胶层 本实用新型 散热性能 中空结构 散热面 下表面 散热 底端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冷模组,包括:水冷模组主体、水冷板、导热胶层和发热装置;水冷模组主体为中空结构,发热装置设置在水冷模组主体的内部;水冷板的散热面面向发热装置设置;导热胶层设置在水冷板与发热装置的底端之间。使得水冷模组能够针对发热装置在工作状态下表面温度较高情况,通过导热胶层和水冷板进行散热处理,提升了散热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冷散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冷模组。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重要组成部分,高电压的动力电池在工作状态下会发出大量热能,因此,热管理是保证动力电池充放电性能及寿命的重要系统。
对于目前的热管理模组,针对动力电池在工作状态时的发热现象,通常采用风冷式散热装置进行处理,即面对动力电池的发热面设置散热风扇,通过散热风扇运作产生的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以进行散热。
但是,目前方案中风冷式散热装置体积较大,会增加动力电池模组的体积,并且风冷式散热装置的散热方式为非接触式散热,针对动力电池的散热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水冷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风冷式散热装置体积较大,针对动力电池的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水冷模组,所述水冷模组包括:
水冷模组主体、水冷板、导热胶层和发热装置;
所述水冷模组主体为中空结构,所述发热装置设置在所述水冷模组主体的内部;
所述水冷板的散热面面向所述发热装置设置;
所述导热胶层设置在所述水冷板与所述发热装置的底端之间,所述导热胶层分别与所述水冷板的散热面和所述发热装置的底端的表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装置为立方体结构,所述水冷模组主体包括:
模组上盖、两个模组侧板和两个模组端板;
所述模组上盖设置在所述发热装置的顶端;
所述两个模组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发热装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且所述两个模组侧板相对设置;
所述两个模组端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发热装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且所述两个模组端板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水冷板与所述两个模组端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装配。
进一步的,在水冷板内部设置有中空结构的散热区域;
所述散热区域包括:进水区域、流通区域和出水区域;
所述流通区域设置在所述进水区域和所述出水区域之间,所述进水区域的出水端与所述流通区域的一端连接,所述流通区域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区域的进水端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进水区域的进水端设置有进水口;
在所述出水区域的出水端设置有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区域的内表面设置有多个扰流凸起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凸起结构按照预设规则均匀排布在所述散热区域的内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凸起结构为半球体凸起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水冷模组主体的底端设置有开口结构,所述水冷板设置在所述水冷模组主体的底端,且所述水冷板的散热面面向所述发热装置的底端。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装置为电芯模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水冷模组具有以下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732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力电池包的加热冷却一体化装置
- 下一篇:水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