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击鼓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14763.7 | 申请日: | 201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39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黄忠;刘娟;汪祝芬;唐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庆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G10D1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61223 | 代理人: | 李振瑞 |
地址: | 246133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击鼓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击鼓机器人。
背景技术
击鼓在很多活动中都会出现。如龙舟比赛或者某些大型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击鼓。现实生活中,击鼓一般都是人力进行敲击,由于击鼓是一项很重的体力活,力度不够声音不够洪亮,一般多为男性操作。但长时间的击鼓,体力消耗很大,难以长时间的敲击,且需要占用专门的人力。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击鼓只能由人力操作,对击鼓人员要求高、体力消耗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击鼓机器人,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击鼓只能由人力操作,对击鼓人员要求高、体力消耗大的问题。
一种击鼓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驱动机构和击鼓机构,所述机器人本体具有一用于安装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击鼓机构的收纳腔,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安装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的第一齿轮,所述击鼓机构包括击鼓杆、与所述第一齿轮相配合的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同轴设置的调节轮和连接在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调节轮之间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凸出于所述调节轮和所述第二齿轮,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收纳腔内,所述调节轮上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展开形状为类正弦曲线,所述击鼓杆一端铰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调节槽内,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关节轴承,所述击鼓杆另一端穿过所述关节轴承并延伸至所述机器人本体外部。
更优地,所述击鼓机构为两套,分别位于所述驱动机构的两侧。
更优地,所述滑块的横截面为T型,所述调节槽的横截面为C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击鼓机器人,利用类正弦曲线的往复特性,实现了击鼓动作的自动化,利用电机带动,方便调节击鼓速度,减轻人力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击鼓机器人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击鼓机器人结构示意图二(隐藏机器人本体);
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滑块与调节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机器人本体,20-电机,21-第一齿轮,22-第二齿轮,23-传动轴,24-调节轮,25-调节槽,26-击鼓杆,27-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击鼓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10、驱动机构和击鼓机构,击鼓机构为两套,分别位于驱动机构的两侧,机器人本体10具有一用于安装驱动机构和击鼓机构的收纳腔,驱动机构包括电机20和安装在电机20的输出端的第一齿轮21,击鼓机构包括与第一齿轮21相配合的第二齿轮22、与第二齿轮22同轴设置的调节轮24、连接在第二齿轮22与调节轮24之间的传动轴23和击鼓杆26,传动轴23的两端分别凸出于调节轮24和第二齿轮22并可转动地设置在收纳腔内,收纳腔的上壁和下壁分别开设有轴承槽,轴承槽内设置有轴承,传动轴23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安装在上下两个轴承槽内,调节轮24上开设有调节槽25,调节槽25的展开形状为类正弦曲线,击鼓杆26一端铰接有滑块27,滑块27的横截面为T型,调节槽25的横截面为C型,滑块27和调节槽25的大小、形状相适应,滑块27设置在调节槽25内,机器人本体10的侧壁上设置有关节轴承,击鼓杆26另一端穿过关节轴承并延伸至机器人本体10外部,击鼓杆26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击鼓的球。
使用时,电机20带动第一齿轮21转动,第一齿轮21带动第二齿轮22转动,第二齿轮22通过传动轴23带动调节轮24转动,滑块27在调节槽25内随着类正弦曲线移动,实现上下往复的周期性运动,击鼓杆26通过滑块27的带动并借助关节轴承,实现击鼓端的上下往复运动,最终实现击鼓动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击鼓机器人,利用类正弦曲线的往复特性,实现了击鼓动作的自动化,利用电机带动,方便调节击鼓速度,减轻人力消耗。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庆师范大学,未经安庆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147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黑色金属退火无酸洗电镀方法
- 下一篇:一种铜排镀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