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动车辆提示后方车辆安全行车警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89330.2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02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杨泉;申晶;李曼宇;刘木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泉;申晶;李曼宇;刘木意 |
主分类号: | B60Q1/30 | 分类号: | B60Q1/30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3214 | 代理人: | 郑隽,吴婷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辆 提示 后方 车辆 安全 行车 警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动车辆提示后方车辆安全行车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越来越重要,机动车辆也越来越普及。与此同时,机动车辆的安全行车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当车辆成群结队在道路上行车时,前方车辆主要通过刹车提示后方车辆是否处于刹车状态,而后方车辆的驾驶员在白天主要通过目视方式识别前方车辆的轮廓。当晚上或者隧道内时,前方车辆会打开示宽灯,以便进行提示。另外,有的大货车会在后面贴反光标,当后方车辆的大灯照射时反光,从而提示后方车辆。
在白天行车时,由于视线较好,一般不会撞车。夜晚或隧道行车时,视线往往不佳,后方车辆就不容易注意到前方车辆,从而引起撞车事故。另外,即使前车尾部贴有反光标,但发射回来的光线一般为黄色光线,这种光线容易引起视觉疲劳,从而也容易引起撞车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辆提示后方车辆安全行车警示装置,该警示装置能向后方车辆提示前方车辆的轮廓,从而降低夜晚或隧道里发生撞车事故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机动车辆提示后方车辆安全行车警示装置,包括机动车辆(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车辆(1)尾部沿外轮廓设有一根回形的白色透明软管(2),该白色透明软管的两端口通过接头组件以可拆卸方式密封连接,且白色透明软管(2)内装满水;所述白色透明软管(2)外套有一组限位套(3),该白色透明软管与限位套(3)间隙配合,而限位套(3)沿所述机动车辆(1)尾部的外轮廓设置,并与机动车辆(1)固定;
所述白色透明软管(2)内装有警示玻璃微壳(4),该警示玻璃微壳悬浮在水中;所述警示玻璃微壳(4)由空心微壳(4a)和荧光粉(4b)构成,该空心微壳为白色透明圆球,空心微壳(4a)由玻璃或石英制成;所述空心微壳(4a)的外径为0.5-1.5mm,其壁厚≤0.5mm;所述荧光粉(4b)为粉体结构,并密闭封装在空心微壳(4a)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案中的荧光粉(4b)未采用现有结构中常用的涂层结构,而是采用自由状态的粉体结构,并且将这些自由状态的荧光粉(4b)完全密闭地封装在空心微壳(4a)内,这样就在荧光粉(4b)外面形成一个全方位的保护壳体。并且,空心微壳(4a)由玻璃或石英制成,取材方便,价格低廉,缺点是制造相对复杂。并且,玻璃或石英结构强度高,而空心微壳(4a)的外径为0.5-1.5mm,其壁厚≤0.5mm,这实际上形成一种微球结构,这样就能从整体上进一步使空心微壳(4a)具有非常高的结构强度,不易损坏,从而能够很有效地保护内部的荧光粉(4b),可靠地将荧光粉与灰尘和雨水、外界液体隔开,从而防止荧光粉(4b)遇到灰尘后降低发光效率,并且避免荧光粉(4b)遇到雨水或者液体,进而防止荧光粉(4b)失效。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案中空心微壳(4a)的外径为0.5-1.5mm,其壁厚≤0.5mm,也有特别考虑,具体理由如下:1、空心微壳(4a)的结构为微球结构,结构强度非常高;2、空心微壳(4a)的尺寸小,这样就导致空心微壳(4a)的表面积相对较大,从而增大荧光粉(4b)与光线的接触面积,提高荧光粉(4b)的吸光效率;3、在玻璃球的制造工艺中,小尺寸的空心微壳(4a)反而比大尺寸的空心微壳(4a)更容易制造,这样就能有效降低空心微壳(4a)的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
同时,空心微壳(4a)为白色透明圆球,表面粗糙度低,这样不仅便于荧光粉(4b)透过空心微壳(4a)吸收光能或者发出光线,而且空心微壳(4a)表面不易附着灰尘,这样又能进一步提高荧光粉(4b)吸收或者发出光线的效率。另外,空心微壳(4a)为白色透明圆球,而荧光粉(4b)为粉体结构,这两个技术特征有机配合,能使荧光粉(4b)从各个方向吸收光能;与传统的荧光粉涂层相比,本案中粉体结构的荧光粉吸收光能的效率大幅提高,两种结构形式吸收光能的方式具有实质性区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泉;申晶;李曼宇;刘木意,未经杨泉;申晶;李曼宇;刘木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893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尾灯安装支架
- 下一篇:一种汽车开门防撞声光报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