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压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7140.0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81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孟范鹏;倪程前;王勇;李世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08 | 分类号: | F16F9/08;F16F9/32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7227 | 代理人: | 潘晋祥,赵燕 |
地址: | 266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压 减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机车车辆用油压减振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补偿气囊的油压减振器。
背景技术
油压减振器是铁路机车车辆转向架悬挂系统的组成部分,可有效防止车辆发生侧摆、摇头、蛇行运动等危险情况的发生,同时可减轻车轮与钢轨之间的冲击,提高旅客乘坐的舒适性。工作过程中,油压减振器的活塞单元在工作中往复运动,活塞杆侵入油液中的体积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油液压力的改变。为了补偿活塞杆侵入油液中体积变化导致的油液压力改变,油压减振器的储油缸中一般设置有补偿气囊,补偿气囊中充注有空气或者惰性气体,通过补偿气囊的收缩或者膨胀来补偿活塞杆运动时对油液压力平衡的改变。
中国专利CN1959143A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用油压减振器气囊装置的结构改进方案,其由内缸、气囊座、由橡胶类的材料制成的囊膜、以及将囊膜夹牢于气囊座上的气囊夹带组成;所述二气囊座是由橡胶类的材料制成的圆环状部件,分别紧套在内缸两端的外周面上;圆筒状的所述囊膜套到两个气囊座的外周面上,气囊夹带箍紧囊膜。本发明减振器的气囊装置结构简化,在相同的减振器总体积下,其储气效率高。现有技术中,包括本发明油压减振器的气囊囊膜大多采用橡胶类材料中耐油性较好的丁腈橡胶,但是丁腈橡胶气密性差,透气率高,在实际使用中气囊均会产生气体泄漏,气体泄漏至工作缸的油液中后会影响油压减振器的线性阻尼特性。
因此,设计出一种具有补偿气囊的油压减振器,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具有补偿气囊的油压减振器气密性差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具有补偿气囊的油压减振器,具有良好的气密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油压减振器,包括工作缸和气囊单元,所述气囊单元包括囊膜组件,所述囊膜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工作缸的外壁上,所述囊膜组件包括可耐受油液的外囊膜,以及可防止气体泄漏的内囊膜,所述内囊膜套设于所述外囊膜中,所述内囊膜中形成有可充注气体的内部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外囊膜为丁腈橡胶,所述内囊膜为丁基橡胶。
作为优选,所述外囊膜为管状,所述外囊膜包括外囊膜管体,以及位于所述外囊膜管体相对两端的外囊膜端口,所述两个外囊膜端口密封以隔绝油液。
作为优选,所述内囊膜为管状,所述内囊膜包括内囊膜管体,以及位于所述内囊膜管体相对两端的内囊膜端口,所述两个内囊膜端口密封以隔绝油液。
作为优选,所述内囊膜包裹于所述外囊膜中。
作为优选,所述气囊单元进一步包括卡箍和基座,所述基座固定安装于所述工作缸外壁上,所述气囊组件通过所述卡箍固定安装于所述工作缸上。
作为优选,所述内囊膜包裹于所述外囊膜管体中,所述外囊膜端口通过所述卡箍与所述基座固连。
作为优选,所述内囊膜管体包裹于所述外囊膜管体中,所述内囊膜端口包裹于所述外囊膜端口中,所述外囊膜端口和内囊膜端口通过所述卡箍与所述基座固连。
作为优选,气囊单元沿所述工作缸圆周方向对称设置于所述工作缸外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油压减振器,其囊膜组件通过设置耐油性能好的外囊膜,以及气密性能好的内囊膜,外囊膜和内囊膜套设在一起,且内囊膜被外囊膜完全包裹,外囊膜的耐油性和内囊膜的气密性相结合,有效防止了内囊膜中气体的泄露。
2、本实用新型的油压减振器,外囊膜和内囊膜均为管状的橡胶材料,且外囊膜端口和内囊膜端口均密封处理,以隔绝油液。
3、本实用新型的油压减振器,内囊膜端口可包裹于外囊膜体中,外囊膜端口通过卡箍与基座固连,内囊膜端口也可包裹于外囊膜端口中,内囊膜端口和外囊膜端口同时被卡箍卡紧于基座上,具有安装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油压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油压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以上各图中:1、工作缸;2、气囊单元;21、囊膜组件;211、外囊膜;2111、外囊膜体;2112、外囊膜端口;212、内囊膜;2121、内囊膜体;2122、内囊膜端口;22、基座;23、卡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71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