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12584.X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2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胡建昌;顿中万;李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建昌 |
主分类号: | F01N3/02 | 分类号: | F01N3/02;F01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504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434000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尾气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净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燃油汽车排出的气体,尽管采取了许多尾气处理的净化措施,但仍然有上百种不同化合物。这些尾气对人体的健康损害非常严重。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达到一定浓度时容易导致酸雨,造成土壤和水源的酸性化。雾霾的成分中汽车尾气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汽车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为了达到环保的效果,人们在汽车排气管的出口安装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目前的汽车尾气净化装置有些采用把尾气通入与尾气反应的液体中,这样虽然可以去除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但是这种净化方式气体与液体的接触时间短,反应不充分,还会大量的浪费净化液,同时经过净化反应后的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如果大量的排放至空气中,还会造成温室效应,现有技术的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的净化效果不理想,不能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的净化效果不理想,不能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包括进气口、过滤室、散热室、净化室、分离室、二氧化碳吸收室以及出气口,所述进气口连通过滤室,所述过滤室通过第一排气管道连通散热室,所述散热室通过第二排气管道连通净化室,所述净化室通过排气孔连通分离室,所述分离室通过第三排气管道连通二氧化碳吸收室,所述二氧化碳吸收室连接出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室包括粗过滤网、第一净化层、第二净化层、第三净化层和第四净化层;
所述第一净化层放置有陶瓷柱状过滤芯,所述第二净化层上设置有可吸收一氧化碳的吸附棉,所述第三净化层上放置有可吸收硫离子的吸附棉,所述第四净化层为活性炭层。
进一步的,所述粗过滤网的前方还设置有集尘槽。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室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是栅板型散热结构体,所述散热器外部设有降温风扇,所述散热器表面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净化室包括回收净化室以及储液净化室,所述回收净化室通过第四排气管道连通储液净化室,所述储液净化室通过排气孔连通分离室,所述回收净化室与所述分离室之间设有水液回收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储液净化室的侧壁上端设置有进水阀,侧壁下端设置有排水阀,且所述储液净化室内部设置有水位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室由上下两层横向设置的分离板组成,两层分离板之间间隔设置的气液分离层和氧化还原层;在两层分离板的相反方向分别设有尾气导气孔,形成依次贯通气液分离层和氧化还原层的S型尾气导流通道;
底层的分离板通过排气孔连通所述储液净化室;在气液分离层52与所述回收净化室之间设有水液回收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上均开有消声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汽车尾气通过该装置,过滤室首先对汽车尾气中的粗颗粒物和部分有害气体进行初步过滤,散热室对汽车尾气进行降温,避免尾气直接进入会使净化室内的净化水加热蒸发,无法净化;降温之后的汽车尾气净化室中的净化水产生化学反应,被净化水净化之后的汽车尾气通过分离室与氧化还原层和气液分离层充分接触,更高效的完成尾气氧化还原和气液分离的工序,具有良好的环保效果,然后经过二氧化碳吸收室对二氧化碳进行吸收,排至空气中,使得排放的尾气达到国家标准,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同时该装置还对净化液进行回收和二次利用,经过滤室处理后的尾气,依次与回收的净化液和新鲜的净化液进行反应,不仅节约了净化液,还提高了尾气的净化效率,实现了清洁环保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尾气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进气口,2、过滤室,21、粗过滤网,22、第一净化层,23、第二净化层,24、第三净化层,25、第四净化层,26、集尘槽,3、散热室,31、散热器,32、降温风扇,33、温度传感器,4、净化室,41、回收净化室,42、储液净化室,421、进水阀,422、排水阀,423、水位传感器,5、分离室,51、分离板,52、气液分离层,53、氧化还原层,6、二氧化碳吸收室,7、出气口,8、第一排气管道,9、第二排气管道10、第三排气管道,11、第四排气管道,12、水液回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建昌,未经胡建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125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