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轻量化高强度过渡车钩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12183.4 | 申请日: | 201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17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权高峰;段书华;梁威;任凌宝;周明扬;金维栋;尹冬弟;曾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1G5/04 | 分类号: | B61G5/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7 | 代理人: | 李顺德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量化 强度 过渡 车钩 | ||
1.超轻量化高强度过渡车钩,其特征在于:
包括超塑性一体成型的框架,所述框架包括背板(11)、与所述背板(11)一侧连接的钩体(12)和导向板(13)、与所述背板(11)的另一侧连接的上连接部(14)和下连接部(15)、形成于所述上连接部(14)和下连接部(15)之间的内腔(101)、贯穿所述上连接部(14)和下连接部(15)并与所述内腔(101)导通的芯孔、位于所述上连接部(14)上表面的第一加强结构(16)以及位于所述下连接部(15)下表面的第二加强结构(17);
所述框架的材质为镁合金或铝合金;
还包括对接组件,所述对接组件包括与所述芯孔匹配的芯轴(21)、位于所述内腔(101)中并与所述芯轴(21)套接的转板(22)以及一端与所述转板(22)铰接并可沿所述芯轴(21)的径向转动的活动杆(23);所述活动杆(23)的另一端和所述转板(22)的相互配合处设有相互配合的卡槽(201)和限位块(202);
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连接所述上连接部(14)和下连接部(15)且具有两个定位孔(310)的挂板(31)、与其中一个定位孔(310)连接的凸锥(32)以及连接所述转板(22)和凸锥(32)的弹性部件;所述凸锥(32)上设有供所述活动杆(23)穿过的导向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轻量化高强度过渡车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锥(32)包括与所述转板(22)形状配合的配合面(320);所述凸锥(32)与所述挂板(31)采用螺栓组件连接;所述凸锥(32)与所述挂板(31)的连接面上设有润滑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轻量化高强度过渡车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23)包括第一活动杆(231)和第二活动杆(232),所述第一活动杆(231)一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活动杆(232)的一端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转板(22)的上表面设有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圆柱(221),所述转板(22)的下表面设有穿过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二圆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轻量化高强度过渡车钩,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22)的边缘处设有第一凸杆(223)和第二凸杆(224),所述第一凸杆(223)和第二凸杆(224)之间形成底面为圆弧面的卡槽(201),所述活动杆(23)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231)和第二活动杆(232)的另一端并与所述圆弧面匹配的圆柱形的限位块(202)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活动杆(231)和第二活动杆(232)之间的供所述第一凸杆(223)或第二凸杆(224)穿过的条形孔(23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轻量化高强度过渡车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221)或第二圆柱的圆心与所述圆弧面的圆心的连线与所述芯轴(21)的轴线相交。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轻量化高强度过渡车钩,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22)上设有第三凸杆(225),所述第三凸杆(225)和所述凸锥(32)上设有挂口,所述弹性部件包括两端的与所述挂口连接的挂钩(24)以及位于两个挂钩(24)之间的弹簧(2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轻量化高强度过渡车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板(22)上还设有推动所述转板(22)沿所述芯轴(21)的径向转动的第四凸杆(226);所述钩体(12)的侧面设有凹槽(120);所述导向板(13)的侧面设有贯穿所述导向板(13)的通孔(13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轻量化高强度过渡车钩,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22)的上表面与所述上连接部(14)的下表面之间以及所述转板(22)的下表面与所述下连接部(15)的上表面之间均设有与所述芯轴(21)套接的定位板(102);所述上连接部(14)的下表面和/或所述下连接部(15)的上表面设有凸台(100),所述芯孔贯穿所述凸台(10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轻量化高强度过渡车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14)的上表面端部和下连接部(15)的下表面端部设有凸板(103),所述挂板(31)与所述凸板(103)采用螺栓组件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超轻量化高强度过渡车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结构(16)包括具有弧形凹陷的第一加固面(160)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加固面(160)与所述上连接部(14)上表面之间的加强筋(18);所述第一加固面(160)一端与所述上连接部(14)的凸板(10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背板(11)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结构(17)包括第二加固面(170)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加固面(170)与所述下连接部(15)下表面之间的加强筋(18);所述第二加固面(170)一端与所述下连接部(15)的凸板(10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连接部(15)的下表面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1218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铁路轨道车左轴箱体
- 下一篇:一种轨道车辆制动夹钳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