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宽体物流高速列车用重力轨道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62401.0 | 申请日: | 2017-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3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平;王柳松;冯梦醒;杨圣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B5/02 | 分类号: | E01B5/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1102 | 代理人: | 赵继福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宽体 物流 高速 列车 重力 轨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机车用轨道,具体为一种宽体物流高速列车用重力轨道。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尤其是电力和计算机机械自动化控制的发展,使得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尤重要。
以高速列车为代表的轨道运输,将轨道运输带上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然后,随着高速列车的逐渐普及到各个轨道运输领域,现有的轨道已经无法承载高速度、大重量的高速列车的发展需要。
因此,在保证安全行驶,不影响高速列车飞速驰骋的前提下,提供一种能够大承载,结构稳定的重力轨道,已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过加大现有轨道尺寸,同时改变其自身结构的而很好的满足现有高速列车发展需要的宽体物流高速列车用重力轨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宽体物流高速列车用重力轨道,包括轨道腹板,与轨道腹板的上下一体铸造模压成型的上翼缘和下翼缘,所述的上翼缘的上表面为全弧度面;且在轨道的左侧和右侧设置有可以对应扣合固定的加固结构;
所述的轨道腹板的两侧为纵向垂直面,与上翼缘和下翼缘连接处为弧度角;
所述的加固结构包括设置在轨道腹板左侧的凹孔,轨道腹板的右侧设置有与凹孔对应扣合的凸板;
所述的凸板与凹孔通过螺栓组固定;凸板与凹孔之间设置有橡胶垫;
所述的凸板上设置有凸板螺栓孔,凹孔两侧的轨道腹板对应设置有凹孔螺栓孔;
所述的凸板与轨道腹板一体铸造模压成型;
所述的凹孔为孔底为半圆形,仅孔口与外界通透的前段开口凹孔,对应的凸板为头部为半圆形的前段开口凹孔扣合凸板;
所述的凸板为上表面与上翼缘的上表面完成吻合于同一面的上凸板;对应的凹孔的上部与上翼缘通透。
积极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轨道工字型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轨道腹板的厚度,缩小了轨道腹板余上翼缘之间的弧度角,同时加宽和加厚了上翼缘和下翼缘的宽度和厚度,大大他提供了轨道的承载负荷,同时将上翼缘的上表面设计为全弧度面,为列车的高速飞驰减少了阻力;而轨道两端结构的改进,增加了轨道与轨道之间的连接结构,实现了轨道下翼缘与枕木固定,两侧与相邻轨道扣合固定的稳定结构,大大提高了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图4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中为:凸板1、下翼缘2、上翼缘3、轨道腹板4、凹孔5、橡胶垫6、螺栓组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7所示,宽体物流高速列车用重力轨道,包括轨道腹板4,与轨道腹板4的上下一体铸造模压成型的上翼缘3和下翼缘2,所述的上翼缘3的上表面为全弧度面;且在轨道的左侧和右侧设置有可以对应扣合固定的加固结构;如图2、图3所示,所述的轨道腹板4的两侧为纵向垂直面,与上翼缘3和下翼缘2连接处为弧度角;所述的加固结构包括设置在轨道腹板4左侧的凹孔5,轨道腹板4的右侧设置有与凹孔对应扣合的凸板1;
所述的凸板1与凹孔5通过螺栓组7固定;凸板1与凹孔5之间设置有橡胶垫6;所述的凸板1上设置有凸板螺栓孔b,凹孔5两侧的轨道腹板4对应设置有凹孔螺栓孔a;所述的凸板与轨道腹板一体铸造模压成型;所述的凹孔5为孔底为半圆形,仅孔口与外界通透的前段开口凹孔,对应的凸板1为头部为半圆形的前段开口凹孔扣合凸板;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宽体物流高速列车用重力轨道,包括轨道腹板4,与轨道腹板4的上下一体铸造模压成型的上翼缘3和下翼缘2,所述的上翼缘3的上表面为全弧度面;且在轨道的左侧和右侧设置有可以对应扣合固定的加固结构;如图2、图3所示,所述的轨道腹板4的两侧为纵向垂直面,与上翼缘3和下翼缘2连接处为弧度角;所述的加固结构包括设置在轨道腹板4左侧的凹孔5,轨道腹板4的右侧设置有与凹孔对应扣合的凸板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未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624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过岩溶落水洞的高速铁路路基结构
- 下一篇:一种感光控制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