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ADC电压检测的多点触摸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28025.6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14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娟;蔡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K17/96 | 分类号: | H03K17/9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adc 电压 检测 多点 触摸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基于ADC(模数转换)电压检测的多点触摸电路,涉及环状多点触摸电路和新型矩阵式多点触摸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存在着很多单通道或多通道的触摸芯片,触摸控制已成为常见的控制方式,被广泛使用。单键触摸芯片,成本低廉,批量只需几角钱;多通道触摸芯片虽然增加了触摸通道,但成本高,设计难度大。
现有的触摸技术主要分为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式和表面声波式触摸,以此为基础又产生了许多新兴的技术,它们通过特殊的算法和复杂的技术最多支持两个触摸点,其中真正意义上达到多点触摸的是利用矩阵式键盘保证各个工作节点互不干扰的矩阵多点触摸技术,但是由于矩阵多点触摸需大量电极和接口,成本高、设计难度大,对走线、板子形状、触摸点与触摸点之间、触摸点与芯片距离等都有严格要求,且需对有效触摸面积进行复杂的计算,并有触摸盲区的缺陷以及需要复杂的算法。
(1)对于触摸点很多的系统中,单个触摸芯片很难满足要求,需多个芯片配合使用;(2)多通道触摸芯片信号输出个数对应触摸点个数,因此当有很多个触摸点时会产生众多触摸信号,即使之后再进行译码,也会保留很多的信号线;(3)多通道触摸芯片对触摸焊盘及芯片与焊盘之间的连线等有很高的要求,走线的好坏对整个触摸系统的影响较大。
在多点触摸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低成本、易设计、高性能是人们的需求。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基于ADC电压检测的多点触摸电路能够实现这些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多点触摸技术,从一种简单成熟的单点触摸单元电路设计出多点触摸电路。目的在于解决触摸系统中存在众多触摸点时,设计难度大、走线不方便、成本高等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环状多点触摸电路中的触摸系统大大减少了端口和电极;从原矩阵触摸技术得到启发,设计出新型矩阵式多点触摸电路。此电路原理简单、方便系统设计,成本低廉、可靠性高、器材易得。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现有市场上存在着众多的单键触摸芯片,成本低廉,批量只需几角钱;同时市场上存在大量内部具有AD模数转换器的单片机,本实用新型通过触摸不同单键触摸单元的触摸芯片,产生触摸信号,从而PMOS管导通,通过设置PMOS管源极对应的不同电阻值,PMOS管源极对应的A点输出不同的电压,再通过单片机的AD功能,检测电压值,显示/输出控制模块显示输出电压,通过不同的电压值从而判断哪个触摸点被触摸。
本实用新型触摸系统中存在着众多的触摸点,每个触摸点由单独的触摸芯片控制作为一个单键触摸单元,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TTP223单键触摸芯片,成本低廉、功能稳定,由AHLB管脚选择直接模式的高电平或者低电平有效,由TOG管脚选择输出模式,通过触摸芯片4脚即AHLB脚和6脚即TOG脚配置触摸芯片1脚输出,低电平有效,即触摸点T1有触摸时,输出低电平,否则输出高电平。触摸芯片输出引脚1接PMOS管的门极,PMOS管的特点是低电平导通,高电平截止,因此有触摸信号时,触摸芯片1脚输出低电平,从而PMOS管导通,PMOS管的源极接电阻RS,当PMOS管导通时,A端有电压输出。各单键触摸单元除了匹配电阻RS值不同,其他条件相同,所以当其触摸点被触摸时每个单键触摸单元对应的A点输出的电压不同。
基于图2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多点触摸电路的电压检测结构图,Q1、Q2、Q3、Q4端为PMOS管的门极,每个PMOS管的门极都与图2单键触摸单元中TTP223芯片的输出端Q端相连,组成四个独立的单键触摸单元,四个单键触摸单元的连接方式如图2,其仅四个匹配电阻RS1、RS2、RS3、RS4不同。当某个触摸点被触摸时,该单键触摸单元的触摸芯片Q端输出低电平,从而与Q端相连的PMOS管导通,因为每个触摸点对应的匹配电阻RS1、RS2、RS3、RS4不同,所以电压检测点A的电压不同,计算公式为VA=5V*RS/(RS+R),若设R=1KΩ、AD检测电压范围0-3.3V,忽略PMOS管压降,则计算得到各电阻值如下表格:
设计电路时依次选择触摸单元对应的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大学,未经中国计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280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纳米智能教学一体机
- 下一篇:便携式蓝牙音箱(S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