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食物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039901.0 | 申请日: | 2017-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256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43/04 | 分类号: | A47J43/04;A47J43/07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 | 代理人: | 蔡洪贵 |
地址: | 200070 上海市闸***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物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物加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螺旋挤压式食物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诸如榨汁机或绞肉机等的食物加工装置由于其对诸如蔬菜、水果或肉类等食物方便快捷的加工而被广泛地使用。这些食物加工装置多采用低速螺旋挤压技术,一般包括机座、螺杆、挤压筒、壳体、前盖和驱动装置,其中用于挤压食物的螺杆和挤压筒大致水平地设置在壳体内。螺杆通常包括与驱动装置联接的芯轴、设有螺牙的螺杆本体和从螺杆本体延伸的螺杆延伸部。前盖上设有用于支撑螺杆延伸部的支撑件,使得螺杆延伸部穿过前盖内的食物排出腔而得到支撑。
因为在现有的食物加工装置中螺杆延伸部穿过食物排出腔,所以食物中的粗纤维(例如,果蔬渣等)很容易积聚在该腔内,严重时会造成阻塞,而不得不停下来手工清除。而且,因为具有延伸部,所以整个螺杆的长度较长,受力路径也较长。在加工过程中,螺杆承受较大的扭矩作用,很容易发生振动而产生噪音。再者,因为螺杆、挤压筒、壳体和前盖都是分离的部件,仅通过前盖来支撑螺杆难以精确地保证螺杆、挤压筒、壳体和前盖的同心度。如果偏心较大,在加工时很容易产生噪音、磨损,且影响加工效率。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食物加工装置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缺陷,提出一种食物加工装置,这种食物加工装置能够避免食物排出腔阻塞、减少振动和噪音等。
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食物加工装置,包括螺杆、挤压筒和壳体,其中,所述食物加工装置还包括端部支撑件,所述端部支撑件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支撑孔,所述支撑孔用于支撑所述螺杆的设有螺牙的螺杆本体的前端;
第一联接部,所述第一联接部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第一端,所述端部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一联接部联接到所述壳体;
第二联接部,所述第二联接部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第一端,所述端部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二联接部联接到所述挤压筒;
其中,所述支撑孔、所述第一联接部、所述第二联接部被构造成在组装状态下使得所述螺杆、所述挤压筒和所述壳体同心地布置。
优选地,所述支撑孔的内表面接触所述螺杆本体的前端的螺牙牙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联接部是用于与所述壳体的前端接合的至少一个凸出部。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凸出部按螺旋线的形式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第一端上。
优选地,所述端部支撑件还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端部支撑件联接到所述壳体的预定位置的指示部分。
优选地,所述第二联接部包括围绕所述支撑孔设置的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使所述挤压筒与所述支撑孔保持同心。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分是凹入部分或凸出部分,其中所述凹入部分或所述凸出部分的尺寸与所述挤压筒的前端的尺寸相适应。
优选地,所述端部支撑件还包括前盖和第三联接部,所述第三联接部与所述第一联接部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所述端部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三联接部联接到所述前盖。
优选地,所述端部支撑件还包括前盖联接孔,所述端部支撑件利用穿过所述前盖联接孔的螺栓固定在所述前盖上。
优选地,所述食物加工装置是榨汁机或绞肉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食物加工装置,通过在设有螺牙的螺杆本体的前端利用端部支撑件进行支撑,可以取消现有技术中的螺杆上的螺杆延伸部,缩短整个螺杆的长度,从而不占用食物排出腔的内部空间,避免食物阻塞。另外,通过端部支撑件实现了对螺杆、挤压筒和壳体的中心定位,可以有利地保证螺杆、挤压筒、端部支撑件和壳体之间的同心度,保证整个系统转动时无特别噪音、无振动,且螺杆不会偏心而造成对挤压筒、壳体和其他部件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食物加工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食物加工装置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其中示出了螺杆、挤压筒、壳体、前盖与端部支撑件的组装状态;
图3是图1中所示的食物加工装置在去除了前盖之后的放大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端部支撑件的正视图;
图5是图4中的端部支撑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示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并不意味着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未经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0399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