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车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89725.1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7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于祥欢;赵海兵;王文栋;任翠肖;毛磊;宋红双;胡帅;张彦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B62D21/15;B60R19/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雷莹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车架,其包括两个纵梁,连接于两侧的所述纵梁之间,且沿所述纵梁前端至尾端的方向依次间隔开的多个横梁,连接于两所述纵梁的前端之间的前防撞梁,以及靠近于所述纵梁的尾端连接于两侧所述纵梁之间的备胎梁,还包括于所述前过渡段位置设置于所述纵梁内、并沿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的前过渡段加强板。本发明所述的汽车车架在纵梁前端设置前防撞梁的基础上,通过于纵梁的前过渡段内设置前过渡段加强板,可提高车架前部的碰撞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车架。
背景技术
传统的非承载式车架一般由两个纵梁和连接在两个纵梁之间的多个横梁形成,其中发动机、变速器、悬架系统等均布置在该车架上,为了保护这些部件以及驾驶舱的安全性,一般车架纵梁前段会设置前防撞梁,但是当碰撞能量较大时,防撞梁和车架纵梁前段部分不能很好地溃缩吸收碰撞能量,导致车架及驾驶舱发生严重变形,零部件损坏,威胁驾驶员和乘客的人身安全,降低车辆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汽车车架,以可提高车架前部的碰撞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车架,其包括:
两个纵梁,所述两个纵梁并排布置,各所述纵梁均具有由所述纵梁前端至尾端方向依次布置的前段、中段、后段以及后延长段,在所述前段与中段之间也串接有前过渡段;
多个横梁,连接于两侧的所述纵梁之间,且沿所述纵梁前端至尾端的方向依次间隔开;
前防撞梁,连接于两所述纵梁的前端之间;
备胎梁,靠近于所述纵梁的尾端连接于两侧所述纵梁之间,于所述备胎梁上设有备胎安装部;
前过渡段加强板,于所述前过渡段位置设置于所述纵梁内、并沿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且所述前过渡段加强板包括加强板本体,于所述加强板本体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向同侧弯折的翻边,于所述加强板本体的中部形成有沿所述加强板本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加强筋槽,并于两侧的所述翻边处分别构造有沿所述加强板本体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吸能槽。
进一步的,于所述加强筋槽的两侧形成有对应于各所述吸能槽布置的弱化槽;于所述加强板本体的靠近所述纵梁前端的一端,两侧的所述吸能槽沿所述加强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对称布置,于所述加强板本体的远离所述纵梁前端的一端,两侧的所述吸能槽沿所述加强板本体的长度方向错位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前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以及分别靠近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两端布置的两个吸能盒,所述吸能盒的一端固连于所述防撞梁本体上,并于所述吸能盒的另一端固连有吸能盒安装板;所述吸能盒为截面呈长圆形的管状,并由位于两端的圆弧部与连接在两端的所述圆弧部之间的平面部构成,且在所述平面部上构造有沿所述吸能盒的轴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溃缩孔。
进一步的,所述溃缩孔为沿所述吸能盒的周向延伸的长条孔,且由所述吸能盒安装板至所述防撞梁本体的方向,各所述溃缩孔的长度依次增大;于所述圆弧部上构造有沿所述吸能盒的轴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电泳漏液孔,所述电泳漏液孔与所述溃缩孔的数量相同,且沿所述吸能盒的轴向,相对应的所述溃缩孔和所述电泳漏液孔位于所述吸能盒的同一径向截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梁本体为弯曲设置的长条状,且所述防撞梁本体的截面为向所述吸能盒一侧开口的“U”形,并对应于各所述吸能盒、在所述防撞梁本体上构造有呈平面状的吸能盒连接部;于所述吸能盒连接部两侧的所述防撞梁本体上一体构造有沿所述防撞梁本体长度方向布置的加强筋槽,并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两侧一体形成有呈半圆状的翻边;于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开口内还固连有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块加强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897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