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式改性聚苯乙烯导光板生产工艺及改性聚苯乙烯导光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56811.2 | 申请日: | 201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46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何爱平;徐月宏;邹若东;吴敬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仁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12/08 | 分类号: | C08F212/08;C08F220/14;C08F6/00;G02B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蔡蓉 |
地址: | 30045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改性 聚苯乙烯 导光板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式改性聚苯乙烯导光板生产工艺及改性聚苯乙烯导光板,涉及导光板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先将苯乙烯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进行二元共聚,制得改性聚苯乙烯熔体;再将改性聚苯乙烯熔体保温输送至板材成型系统,通过板材成型系统将改性聚苯乙烯熔体制成改性聚苯乙烯导光板,缓解了现有的聚苯乙烯导光板通过聚苯乙烯母粒与导光粉加热熔融塑化加工而成,聚苯乙烯导光板上存在僵料形成的晶点和部分碳化的聚苯乙烯,导致其出光不均匀,透光率低,板面泛黄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改性聚苯乙烯导光板出光均匀,透射率高,无黄光,吸水率低,能够保持良好的尺寸稳定性,保证液晶显示装置的画质清晰度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光板生产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续式改性聚苯乙烯导光板生产工艺及改性聚苯乙烯导光板。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社会发展成高度的资讯化社会,作为显示并传递多种资讯的媒介的电子显示装置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尤其是液晶和半导体技术复合的液晶显示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但是这种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本身无法发光,需要在装置的后面设置光源,并通过导光板将线光源转换成面光源,使得装置能够均匀发光,达到显示的效果。
传统的导光板大都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备而成,然而由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特殊的化学结构,使其对水分非常脆弱,导致这种材质的导光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尺寸稳定性差,容易出现弯曲,影响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现在有人研发了聚苯乙烯导光板,但是聚苯乙烯导光板的透光率较低,为了提高聚苯乙烯导光板的透光率,需要将导光粉与聚苯乙烯母粒混合熔融塑化后再制备聚苯乙烯导光板,但是聚苯乙烯母粒在加工过程中,很难塑化熔融均匀,且部分聚苯乙烯在塑化过程会碳化,使得聚苯乙烯导光板上不仅存在微量未充分塑化的僵料而形成的晶点,而且由于部分碳化聚苯乙烯的存在使得板面泛黄,导致其出光不均匀,透光率差,无法保证液晶显示装置的画质清晰度。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改性聚苯乙烯导光板生产工艺,以缓解现有的聚苯乙烯导光板通过聚苯乙烯母粒与导光粉混合加工而成,但是聚苯乙烯母粒在加工过程中,很难塑化熔融均匀,且部分聚苯乙烯在塑化过程会碳化,使得聚苯乙烯导光板上不仅存在微量未充分塑化的僵料而形成的晶点,而且由于部分碳化聚苯乙烯的存在使得板面泛黄,导致其出光不均匀,透光率差,无法保证液晶显示装置的画质清晰度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改性聚苯乙烯导光板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将苯乙烯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加入反应釜中进行二元共聚,制得改性聚苯乙烯熔体;
(b)将改性聚苯乙烯熔体保温输送至板材成型系统,通过板材成型系统将改性聚苯乙烯熔体制成改性聚苯乙烯导光板。
进一步的,在步骤(a)中,所述苯乙烯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的质量比为(50-95):(5-50),优选为(55-80):(20-45)。
进一步的,在步骤(b)中,所述板材成型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混合器、齿轮泵、第二混合器、挤出模头和压延机;
优选地,所述压延机包括至少两根压延辊,至少一根所述压延辊上设置有微结构压纹。
进一步的,所述板材成型系统还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用于将压延成型的改性聚苯乙烯导光板进行冷却。
进一步的,所述连续式改性聚苯乙烯导光板生产工艺还包括步骤(s),所述步骤(s)设置于步骤(a)和步骤(b)之间,所述步骤(s)为将改性聚苯乙烯熔体进行脱挥和过滤处理。
进一步的,在步骤(a)中,聚合得到的改性聚苯乙烯的数均分子量为5-20万,优选为10-15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仁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仁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568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