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铁车站三维模型自动生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403001.0 | 申请日: | 201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53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杨秀仁;王奕然;潘立;张彦;赵宪红;郝东江;彭彦彬;张领;王玉;任宇华;张松伟;王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浩辰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7/10 | 分类号: | G06T17/10;G06F30/13;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王泽云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铁 车站 三维 模型 自动 生成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铁车站三维模型自动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车站参数和房间参数;步骤2、根据车站参数和房间参数生成用于排布房间的轮廓;步骤3、根据车站房间的类型和房间优先级、以及所述轮廓的不同区域的区域优先级,在生成的轮廓内的不同区域进行房间的排布;步骤4、根据步骤3的房间排布结果、以及车站参数,获取用于管线排布的通路的空间信息,其中,所述通路被分成多个通路片段,所述空间信息包括记录所述通路片段的位置的通路片段信息;步骤5、获取需要排布的各管线的端点信息、以及管线尺寸信息;步骤6、根据在步骤4和5中获取的信息,进行管线排布,并根据房间和管线的排布结果生成地铁车站三维模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铁车站三维模型自动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轨道交通设施(例如地铁车站)的建设中,地铁建设规划设计过程中大多采用2D的CAD技术,以二维图纸规划设计为主,设计人员都是通过绘制线条、图块,并不断考虑各种因素、条件,不断修改,逐渐完成地铁车站的平面及立体设计。
此外,在车站房间布局完成之后,要继续对各类大量管线的铺设进行布局。每个地铁车站涉及的管线少则十几条,多则几百条,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繁杂,涉及各个不同专业。管线全局布置的设计人员需要将各个专业设计人员单独绘制的管线图汇总到一起,然后沿着走廊,观察各个截面,如有发生冲突和碰撞之处,需要逐个调整,尽量保证之前的调整不发生更改,直至调整所有部位。然后,再将调整以后的管线路径反馈给各个专业设计人员,得到最后确认,或者,继续根据各个专业设计人员的意见,继续一轮新的调整,直至全部专业人员都没有意见为止。
上述流程导致以下问题:设计人员后续修改设计的时间较长;设计人员人工做的专项设计,发生错误的概率大;在管线改移设计审查时,与会人员提出的修改建议难以当场进行修改和演示,增加了审查的难度,降低了审查的效率,且不易发现问题,易出现设计缺陷。
总之,现有的地铁车站工作流程极易导致工程项目点不易识别、信息协调困难极大的增加了项目施工风险。这些传统的规划设计技术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化地铁建设需求。
因此,有必要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来降低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发明人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开发了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地铁车站三维模型自动生成方法。本发明通过对各种信息条件统一进行运算和处理,根据设计标准和经验,自动完成车站设计,并通过运算优化得到更加合理的车站模型。
地铁车站,尽管从外表看起来差不多,然而从模型的角度看,变化非常多,发明人通过前期的大量调研,包括对已有设计成果的研究,整理出了决定一个车站各个建筑模型的参数种类,并开发了车站建筑模型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参数计算方法。本发明针对地铁车站的车站用房特点以及走廊等空间要素,自动生成地铁车站建筑三维模型,并根据各个专业的管线需求和空间条件,自动在适当区域(例如走廊顶部)生成各个专业管线的三维模型,进一步与地铁车站建筑三维模型整合成完整的地铁车站三维模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铁车站三维模型自动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车站参数和房间参数;步骤2、根据车站参数和房间参数生成用于排布房间的轮廓;步骤3、根据车站房间的类型和房间优先级、以及所述轮廓的不同区域的区域优先级,在生成的轮廓内的不同区域进行房间的排布;步骤4、根据步骤3的房间排布结果、以及车站参数,获取用于管线排布的通路的空间信息,其中,所述通路被分成多个通路片段,所述空间信息包括记录所述通路片段的位置的通路片段信息;步骤5、获取需要排布的各管线的端点信息、以及管线尺寸信息;步骤6、根据在步骤4和5中获取的信息,进行管线排布,并根据房间和管线的排布结果生成地铁车站三维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浩辰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浩辰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4030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质体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显示三维重建场景纹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