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鉴别岱衢族大黄鱼和闽-粤东族大黄鱼的方法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48834.1 | 申请日: | 2017-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8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曾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鉴别 岱衢族 大黄鱼 粤东 方法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别岱衢族大黄鱼和闽‑粤东族大黄鱼的方法,鉴定引物为:J1:F1:5’‑GGCATTTACACACATGGAC‑3’;R1:5’‑GGGATCACAACAGAGCGG‑3’;J2:F2:5’‑CATTCCCTTCCGCGCTAGT‑3’;R2:5’‑GGCTGCAAGTTCCTGAC‑3’。有益效果为:充分利用两种地理种群大黄鱼基因的高频差异位点,同时兼顾引物的二级结构,利用引入错配碱基的方法,设计出的本发明的鉴定引物。设计得到的鉴定引物特异性强,PCR扩增效率高,相较于现有技术,鉴别时间更短,准确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鉴别岱衢族大黄鱼和闽-粤东族大黄鱼的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 n)),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石首鱼科(Sciaenidae)黄鱼属(Pseudosciaena), 属于亚热带集群性近海鱼类, 分布于黄海中部以南至琼州海峡以东的中国大陆近海及朝鲜西海岸, 雷州半岛以西也偶有发现。根据大黄鱼的外部形态和生态地理学特征,我国沿海大黄鱼分为3个地理种群。其中,岱衢族,分布于黄海南部至东海中部, 包括吕泗洋、岱衢洋、猫头洋、洞头洋至福建嵛山岛附近;闽-粤东族, 主要分布在东海南部、台湾海峡和南海北部(嵛山岛以南至珠江口)。
因岱衢族大黄鱼在体色、体型、营养价值和风味方面等方面的优势, 在市场上价格要比闽-粤东族大黄鱼高; 在养殖方面, 其生长速度、成活率、发病率、饵料系数和抗寒能力等方面也强于福建的闽-粤东族大黄鱼。而在宁波、舟山地区养殖的大黄鱼绝大部分为闽-粤东族大黄鱼, 其在外观上与岱衢族大黄鱼很相似, 采用传统的性状观察, 主观性强, 也很难进行有效区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一种鉴别时间短,可有效避免假阴性结果,准确率高的鉴别岱衢族大黄鱼和闽-粤东族大黄鱼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将鉴别岱衢族大黄鱼和闽-粤东族大黄鱼的方法用于快速准确地鉴别岱衢族大黄鱼和闽-粤东族大黄鱼,克服了形态特征鉴定的缺陷,解决了种质混杂的问题,为种质保护、合理利用以及种质的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鉴别岱衢族大黄鱼和闽-粤东族大黄鱼的方法,鉴定引物为:
J1:F1:5’- GGCATTTACACACATGGAC-3’;R1: 5’-GGGATCACAACAGAGCGG -3’
J2:F2:5’- CATTCCCTTCCGCGCTAGT-3’;R2: 5’- GGCTGCAAGTTCCTGAC -3’。充分利用两种地理种群大黄鱼基因的高频差异位点,同时兼顾引物的二级结构,利用引入错配碱基的方法,设计出的本发明的鉴定引物。设计得到的鉴定引物特异性强, PCR扩增效率高,相较于现有技术,鉴别时间更短,准确率更高。
鉴别岱衢族大黄鱼和闽-粤东族大黄鱼的方法,具体操作步骤:
1)采用标准酚-氯仿法提取大黄鱼总DNA作为模板DNA,琼脂电泳检测DNA质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DNA浓度,并设计鉴定引物:
J1:F1:5’- GGCATTTACACACATGGAC-3’;R1: 5’-GGGATCACAACAGAGCGG -3’
J2:F2:5’- CATTCCCTTCCGCGCTAGT-3’;R2: 5’- GGCTGCAAGTTCCTGAC -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488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