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机械耦合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39700.3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57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王海忠;张钧;陈征;熊玉珍;吴立恒;董云开;喻建军;李涛;刘凤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23/01 | 分类号: | E21B23/01;E21B47/0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郑哲 |
地址: | 10008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机械 耦合 定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机械耦合定位装置,连接倾斜探头(4),用于倾斜探头(4)与钻孔耦合,包括:上扶正器组件(1)、下连接靴组件(3)和耦合底座组件(2);上扶正器组件(1)安装于倾斜探头(4)的上端,实现倾斜探头(4)上部与钻孔耦合;下连接靴组件(3)下部安装在耦合底座组件(2)上,上部安装于倾斜探头(4)的下端,实现倾斜探头(4)下部与钻孔耦合;满足地倾斜测量的要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以与钻孔实现紧密的耦合,探头在下井安装时能自动嵌入到耦合装置,同时实现探头的定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结构以及地球物理与大地观测领域,是一种能够保证对井下地倾斜高精度连续观测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井下机械耦合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球物理及大地测量中,经常使用钻孔类仪器,对钻孔内的地倾斜、地应变进行测量。测量中,首先在地壳待测部位打孔,再将测试探头下放到待测孔段,使用水泥浇注方式或机械耦合将测量单元与孔壁耦合,地壳岩石的变形或大地倾斜便会传递到测量单元上,达到观测的目的。为了便于后期的运行维护,地倾斜观测通常采用机械耦合的方式将测量单元与孔壁耦合。现有技术的机械耦合机构不能保证很好的耦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下机械耦合定位装置,满足地倾斜测量的要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以与钻孔实现紧密的耦合,探头在下井安装时能自动嵌入到耦合装置,同时实现探头的定位。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井下机械耦合定位装置,连接倾斜探头4,用于倾斜探头4与钻孔耦合,包括:上扶正器组件1、下连接靴组件3和耦合底座组件2;上扶正器组件1安装于倾斜探头4的上端,实现倾斜探头4上部与钻孔耦合;下连接靴组件3下部安装在耦合底座组件2上,上部安装于倾斜探头4的下端,实现倾斜探头4下部与钻孔耦合;
所述的上扶正器组件1包括提升环11、挡环12、弹簧13、中心连接杆14、连接环15、至少两个支撑杆16与上端帽17;提升环11中空下开口处固定连接环15,中心连接杆14由连接环15的中心孔穿入提升环11中,上端固定挡环12,固定挡环12与连接环15间设置弹簧13;上端帽17固定于中心连接杆14下端;支撑杆16上端与连接环15铰接,下端支撑或松开上端帽17与钻孔耦合,上端帽17连接倾斜探头4的上端。
所述的耦合底座组件2包括连接靴座21、连接靴上导槽22、圆筒外壳23、中心轴24、至少两个支撑机构、托盘28、下导正盘29、上导正盘210与调节螺母27;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块25与两个铰接杆26;
所述的下导正盘29与上导正盘210分别固定于圆筒外壳23的上下开口,连接靴座21固定于上导正盘210上,连接靴座21圆筒结构,上面倾斜,斜面的最低处设有向下开口的连接靴上导槽22;
所述的中心轴24下端固定托盘28,上端由下导正盘29中心孔伸入由上导正盘210中心孔伸出并固定调节螺母27;
支撑块25上下两端分别通过铰接杆26在圆筒外壳23与中心轴24铰接成平行四边形的支撑机构;中心轴24上下移动带动支撑机构的支撑块25由圆筒外壳23侧壁的开口伸出与钻孔耦合。
所述的下连接靴组件3包括法兰盘31、固定螺钉32、连接靴33、导正心柱34与定位销35;
所述的法兰盘31固定于倾斜探头4的下端,所述的导正心柱34上端固定法兰盘31,外套连接靴33通过固定螺钉32固定,连接靴33下面倾斜与连接靴座21倾斜角度一致,斜面的最低处下方的导正心柱34上设有定位销35。
所述的提升环11上部设有电缆出口,中心连接杆14为空心结构,倾斜探头4的电缆由中心连接杆14的内部从电缆出口伸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未经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97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