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压作业接箍传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334623.2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40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唐永生;张远斌;潘艳萍;詹益旺;雍力戈;邢建峰;王利娜;胡慧婷;韩敏;韩玮;雷宽成;李绪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宇星石油机械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9 | 分类号: | E21B47/09;E21B33/06 |
代理公司: | 西安科果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3 | 代理人: | 何锐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作业 传感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压作业接箍传感装置,包括主体,第一探头总成、第二探头总成,第一探头总成和第二探头总成的头部分别延伸到主体的内通道内且相对设置;第一探头总成的端部与第一旋转轴固定连接,第二探头总成的端部第二旋转轴固定连接;第一旋转轴的一端延伸到主体外的一侧面设有的顶杆机构连接,第一旋转轴的另一端延伸到主体外并与主体的另一侧面上设有的齿轮机构联接;第二旋转轴的一端延伸到主体外与齿轮机构联接;顶杆机构上固定安装有旋转传感器,结构合理,探测结果准确,避免了轴向机械传感式管柱不居中;电磁感应式电源不稳定,管壁油污介质的影响导致的误判,大大的提高了探测的准确率和作业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压作业接箍传感装置。
背景技术
油井、注水井或气井进行起下油管作业时,在井内有压力的情况下,通常需要先进行压井或放喷降压处理。由于压井易使地层污染,放喷会使局部地层压力降低,并造成地面污染,因此,不压井、不放喷的作业措施越来越被各油田重视和推广。
不压井技术是指井内有压力的情况下不压井、不放喷进行强行作业的一种作业方法。在油田带压修井过程中,井口都必须安装防喷器组,要不断地进行管柱起、下作业,当管柱接箍接近井口闸板防喷器位置时,需要迅速打开防喷器闸板,以便使管柱能够顺利通过,因此必须要掌握接箍的具体位置。管柱接箍探测装置的作用在于,当管柱接箍接近防喷器时,发出报警或控制信号,使防喷器快速、适时打开,以保证带压作业顺利进行。
目前使用的接箍探测装置主要有两种,一种为电磁感应式;另一种为轴向机械传感式。电磁感应式结构安装复杂,受外部电源的瞬时不稳定性、以及工作现场的油污和金属材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探测误差较大,可靠性较低。而轴向机械传感式由于井口管柱的不居中,探测结果受到影响,误报率高。
所以针对以上问题,急需要发明一种提高检测准确性的接箍探测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探测结果准确、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的带压作业接箍传感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压作业接箍传感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内通道的两侧分别设有安装腔,两侧的安装腔内分别设有第一探头总成和第二探头总成,所述的第一探头总成和第二探头总成的头部分别延伸到主体的内通道内且相对设置;所述的第一探头总成的端部与穿在主体的内通道一侧的安装腔内的第一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二探头总成的端部与穿在主体的内通道另一侧的安装腔内的第二旋转轴固定连接,且所述的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分别与主体的上下中心线垂直;
所述的第一旋转轴的一端延伸到主体外的一侧面设有的顶杆机构连接,所述的第一旋转轴的另一端延伸到主体外并与主体的另一侧面上设有的齿轮机构联接;
所述的第二旋转轴的一端延伸到主体外与齿轮机构联接;
所述的顶杆机构上固定安装有旋转传感器。
所述的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的两端与主体通过轴承连接,且每个轴端都与主体形成旋转密封。
所述的第一探头总成包括固定端,固定在固定端上的探头,所述的探头内设有安装底座,所述的安装底座上设有压缩弹簧,所述的第一旋转轴的中部穿过固定端并与固定端固定连接;
所述的第一探头总成和第二探头总成相同。
所述的顶杆机构包括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所述的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平行设在顶杆座上,且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与顶杆座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一转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二转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的端部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一转杆的中部与第一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的旋转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的第二转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宇星石油机械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宇星石油机械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46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