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帘线钢盘条及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333526.1 | 申请日: | 2017-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7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郭大勇;高航;王秉喜;张博;马立国;赵学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28;C22C38/06;C21D8/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盘条 帘线钢 生产 重量百分比 吐丝 轧制 钢坯加热 珠光体片 层间距 断丝率 钢帘线 连铸 全氧 冷却 冶炼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帘线钢盘条及生产方法,该盘条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如下:[C]0.88%~0.93%,[Si]0.20%~0.40%,[Mn]0.25%~0.40%,[P]≤0.010%,[S]0.0060%~0.012%,[Al]0.0005%~0.0012%,[Ti]0.0004%~0.0008%,全氧0.0015%~0.0025%,[Cr]0.15%‑0.3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生产方法包括冶炼、连铸、钢坯加热、轧制、吐丝、冷却,应用本发明中公开的技术方案生产的帘线钢盘条珠光体片层间距在0.14‑0.17um,所述盘条在钢帘线加工过程断丝率1‑3次/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碳钢领域,尤其涉及具有细小珠光体片层间距帘线钢盘条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减重和提高燃料工作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达到降低排放和节能环保的目的。汽车轮胎用钢帘线是汽车工业的重要原材料,钢帘线用钢丝强度级别逐渐升高,是汽车减重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提高帘线钢丝强度,钢厂生产的帘线钢强度级别不断升高,从普通强度级别的70级帘线钢发展到高强度80级,以至超高强度90级帘线钢。
《一种具有大应变拉拔性能的微合金化帘线钢盘条》(申请号: 201210149187.2)公开的帘线钢盘条其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含量是: C为0.65%~0.85%,Si为0.15%~0.25%,Mn为0.48%~0.58%, P≤0.015%,S≤0.020%,Ti≤0.0010%,Al≤0.0050%,O≤0.0030%, N≤0.0060%,余量为微合金元素和Fe;所述微合金元素:Cr为0.1%~0.50%、V为0.05%~0.20%和Co为0.10%~0.50%中的两种或三种。该发明生产的帘线钢盘条:抗拉强度为1150-1250MPa,断面收缩率为39~45%,GBC级别为A或B级;经索氏体化处理,能连续拉拔至真应变4.92,钢帘线细丝的抗拉强度达3500~4000MPa,断裂扭转次数60~70,断丝率1.5~2.1次/吨。该发明具有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强度和具有大应变拉拔性能的特点。不足之处在于,该发明仅公开了70和80级帘线钢盘条,未介绍90级帘线钢盘条生产工艺,且目前高速线材厂均没有控制高碳钢盘条珠光体片层间距的专用技术方案。90级盘条由于其碳含量高,盘条抗拉强度进一步增加,使用过程断丝率增加。需要开发一种具有细小珠光体片层间距的90级帘线钢盘条,在保证化学成分不变的情况下,盘条具有较粗的珠光体片层间距,降低盘条在拉拔和合股过程断丝率,满足用户钢丝帘线的生产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和不足而提供一种保证化学成分不变的情况下,盘条具有较粗的珠光体片层间距,降低盘条在拉拔和合股过程断丝率,满足钢丝帘线的生产需求。
本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帘线钢盘条,其特征在于,该盘条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如下:[C]0.88%~0.93%,[Si]0.20%~0.40%,[Mn]0.25%~0.40%, [P]≤0.010%,[S]0.0060%~0.012%,[Al]0.0005%~0.0012%,[Ti] 0.0004%~0.0008%,全氧0.0015%~0.0025%,[Cr]0.15%-0.3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杂质。
所述盘条含有珠光体组织,盘条珠光体片层间距在0.14um -0.17um,所述盘条在钢帘线加工过程断丝率1-3次/吨。
本发明成分设计理由如下:
本发明适用于C含量在0.88%~0.93%的高碳钢盘条;C含量低于0.88%的盘条由于强度低,不能满足用户对帘线钢丝的强度要求。碳含量过高,盘条组织出现网状渗碳体的倾向大大增加,因此本发明中[C]含量在0.88%~0.93%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3335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