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移动增强现实技术和BIM的工程展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74979.1 | 申请日: | 201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52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屈志刚;陈功军;张玉明;王新平;张金辉;王岩;姚亮亮;谢冰;胡晓峰;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9/00 | 分类号: | G06T19/00;G06T19/20;G06T1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韩华 |
地址: | 45001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移动 增强 现实 技术 bim 工程 展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增强现实技术和BIM的工程展示方法,包括环境和平台准备,三维模型格式转换,三维模型比例自动匹配、组装和基点设置,三维模型信息提取与应用,现实场景三维空间检测与标示,三维模型交互操控,三维模型在现实场景中的灯光材质碰撞设置,尺寸量测。本发明优点在于将移动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大中型土木工程,通过在现实场景中放置设计的三维模型,并以人的视角身临其境的观看模型,可方便的对模型进行各种交互操作与信息查询,极大地促进了参与土木工程各方对工程的理解,为随时随地对土木工程技术方案进行讨论和会商提供了支撑平台,对推动土木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增强现实技术在土木工程上的应用,尤其是涉及基于移动增强现实技术和BIM的工程展示方法。
背景技术
增强现实(英文: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是一种在现实场景中叠加虚拟文字、图像、三维模型的可视化技术。BIM(英文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即建筑信息模型,或称之为工程三维信息模型(其后简称为三维模型),既是一种工程三维设计成果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设计理念、流程和规范。随着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性能的提升,以及相关空间感知技术的完善,增强现实技术逐步从PC终端走向上述移动终端设备;从叠加简单图片、文字的二维增强现实,走向感知现实三维空间,并在现实空间上准确放置三维模型的三维增强现实。目前移动增强现实技术只应用在游戏和一些公共辅助服务上,且多是二维增强现实,在工程上尤其是土木工程方面尚无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综合采用MicroStation三维协同设计软件、3ds Max三维动画制作软件、SceneKit三维引擎等软件工具,基于IOS 11.0系统支持的ARKit接口,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增强现实技术和BIM的工程展示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基于移动增强现实技术和BIM的工程展示方法,包括环境和平台准备,三维模型格式转换,三维模型比例自动匹配、组装和基点设置,三维模型信息提取与应用,现实场景三维空间检测与标示,三维模型交互操控,三维模型在现实场景中的灯光材质碰撞设置,尺寸量测;
所述环境和平台准备为:以移动终端设备作为硬件,将采用三维设计软件构建的工程三维设计模型,转换格式后导入到三维引擎中,用于室内外场景展示;
所述三维模型格式转换步骤如下:
S11、在所述三维设计软件中设置三维模型不同的图层、颜色和材质,以区分单体设计模型;
S12、以FBX等通用三维格式从所述三维设计软件中导出三维模型;
S13、再将S12步骤中导出的所述三维模型导入到第三方动画制作软件中,然后进行分组,并设置各组基点;
S14、以OpenCOLLADA第三方插件将S13步骤中分组后的三维模型导出为DAE格式三维模型;
S15、将S14步骤中导出的所述DAE格式三维模型导入到Scenekit三维引擎,并转换为SCN格式三维模型;
所述三维模型比例自动匹配、组装和基点设置步骤为:
S21、基于所述三维模型真实尺寸和现实空间尺寸对比后,对三维模型进行自动缩放;
S22、采取在所述三维设计软件中事先设置不同的图层、颜色和材质以区分三维模型,然后导入第三方动画制作软件后再采用分组和设置组基点;
所述三维模型信息提取与应用为:通过对所述三维模型和信息进行唯一的ID标识并建立关联关系,然后在增强现实展示中通过三维模型ID,从信息文本中检索对应的信息ID以提取三维模型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749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