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定位的方法及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69335.3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41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曾丹丹;王永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9 | 分类号: | H04W4/029;H04W4/33;H04W4/38;G01S5/02;G01S5/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位 方法 终端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定位的方法,用于提高终端定位的准确度。本申请实施例方法包括:终端根据第一信号和预置的指纹数据库匹配得到第一定位结果;所述终端根据位置特征信息和预设条件,确定所述终端的位置特征,所述位置特征信息包括预定时间段内至少一种第二信号的变化情况;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定位结果和所述位置特征,在地图数据库中匹配,得到第二定位结果,所述地图数据库中包括位置特征和地图位置的对应关系;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二定位结果确定所述终端的位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
技术领域
申请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位的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位置服务的大众化、普通化、日常化,对于位置的定位服务成为人们越来越不可或缺的基本需求。而人们的日常活动大多数时间在室内,对于终端的使用和数据连接大多情况下也在室内,并且人们的日常活动信息通常与位置、时间相关,所以,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位置服务需求将越来越大。
现有提供的一种利用终端传感器进行室内定位的方法,应用场景为初始位置未知或者视线受阻时,基于地磁信号幅度,利用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DTW)算法与地磁指纹数据库进行匹配,从而实现室内定位和导航。
但是,该方法主要依赖地磁信号幅度来识别室内走廊、柱子等特征,而周围环境中的电器设备(如电冰箱、服务器等)容易对实时接收到的地磁信号强度产生干扰,从而导致匹配的位置容易出现错误,输出的定位位置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的方法及终端,用于提高终端位置定位的准确度。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定位的方法,可以包括:终端根据第一信号和预置的指纹数据库匹配得到第一定位结果;其中,这里的第一信号可以是第一时刻的当前信号,该当前信号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当前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信号列表、基站信号列表。所述终端根据位置特征信息和预设条件,确定所述终端的位置特征,所述位置特征信息包括预定时间段内至少一种第二信号的变化情况;这里的预定时间段可以理解为第一时刻到第二时刻之间的时间段,终端会采集预定时间段内的至少一种第二信号的变化情况,第二信号可以是WIFI信号、基站信号、传感器数据(例如三轴加速度计、三轴磁力计、三轴陀螺仪、气压计、温度计、指南针、三轴方向旋转矢量、九轴方向参数等)、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信号(即GPS芯片的状态参数)。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定位结果和所述位置特征,在地图数据库中匹配,得到第二定位结果,所述地图数据库中包括位置特征和地图位置的对应关系;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二定位结果确定所述终端的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结果是终端根据第一信号和预置的指纹数据库匹配得到的,还可以根据位置特征信息和预设条件来确定终端的位置特征,再根据位置特征和第一定位结果,在地图数据库中可以匹配得到第二定位结果。而在地图数据库中匹配得到的第二定位结果的准确度比较高,因为位置特征是不受周围环境影响的,所以,根据位置特征和地图数据库匹配得到的第二定位结果的准确度相对比较高,提高了终端定位的准确性。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定位结果和所述位置特征,在地图数据库中匹配,得到第二定位结果,具体可以包括:所述终端根据第一定位结果和预置算法,确定第一定位范围;这里的预置算法可以是步行者航位推算算法等。所述终端根据第一定位范围和所述地图数据库中的地图位置,确定所述终端的位置特征所对应的地图位置中在所述第一定位范围内的地图位置;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定位范围内的地图位置为第二定位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根据第一定位结果和预置算法,可以得到一个估计定位结果,这个估计定位结果可以是一个定位范围,然后再根据终端的位置特征所对应的地图位置中在第一定位范围内的地图位置,可以确定该第一定位范围内的地图位置为第二定位结果。提供了一种确定第二定位结果的具体实现方式,增加了方案的可行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693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