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屑的发酵方法及发酵产物和栽培基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214455.3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74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蒋卫杰;余宏军;高轶楠;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F17/20 | 分类号: | C05F17/20;C05F11/00;C05G3/00;A01G24/15;A01G24/23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程丽娜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屑 发酵 方法 产物 栽培 基质 | ||
本发明涉及农业有机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木屑的发酵方法及发酵产物和栽培基质。该发酵方法包括:将木屑进行发酵,直至持水孔隙度为31%~32.5%、通气孔隙度为56.5%~57%、容重为0.25~0.28g·cm‑3时停止发酵,得到木屑发酵产物。本发明栽培基质发酵时间短,理化性状好,采用该方法制备的基质可增加冬季种植时植株的根系温度,促进植物的生长;而且本发明实现了木屑的资源化利用,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有机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木屑的发酵方法及发酵产物和栽培基质。
背景技术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产品栽培面积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农业废弃物,如稻谷、小麦、玉米芯、锯末等农作物,给相关的处理部门带来了相当大的工作压力,因此如何有效的处理农业废弃物已经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农业废弃物的处理方式较为单一、粗犷,通常是集中焚烧或者就地回填。集中焚烧或者就地回填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将农业废弃物堆肥处理是一种很好的利用方式,目前一般是将其充分腐熟,堆置后的堆肥作为肥料为土壤提供更好的有机质和氮源。但充分腐熟需要的时间长,且不同的农业废弃物初始品质不同,如何在短时间内充分腐熟是堆肥处理的一个难点。因此,本发明通过对木屑发酵过程的研究,提出一种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木屑的发酵方法及发酵产物和栽培基质。该木屑发酵产物的发酵时间短,其理化性质适合植物生长,适宜作为栽培基质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木屑的发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木屑进行发酵,直至持水孔隙度为31%~32.5%、通气孔隙度为56.5%~57%、容重为0.25~0.28g·cm-3时停止发酵,得到木屑发酵产物。
木屑作为农业有机废弃物,直接作为栽培基质使用会阻碍植株生长,因此发酵处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但现阶段是将其彻底腐熟,然后与土壤或其他材料混合,得到培养基质。本发明研究发现木屑作为栽培基质,并不需要进行完全腐熟,更需要注重对发酵后的材料的容重、孔隙度、pH等理化性质指标进行考量,这些指标关系到栽培作物根部生长的环境。通过对发酵材料发酵过程和栽培实验的研究,确定了在发酵过程中控制持水孔隙度,通气孔隙度,以及容重就可以得到适宜植物生长的栽培基质。
基于上述原理,本发明对木屑进行发酵处理,按照最适合植株生长的基质理化性质确定适合发酵产物用于栽培基质的堆置时间,经过大量栽培试验,广泛分析植株生理及形态指标,从不同的堆置时间中筛选出最适合植株生长的栽培基质的理化性质指标。本发明通过对木屑发酵过程中持水孔隙度,通气孔隙度和容重等理化性质的控制,确定发酵终点,得到性能优良的栽培基质。
作为优选,发酵产物的持水孔隙度为32%~32.5%、通气孔隙度为56.6%~56.8%、容重为0.25~0.26g·cm-3时停止发酵。
优选地,发酵产物的持水孔隙度为32.1%~32.45%、通气孔隙度为56.65%~56.8%、容重为0.25~0.258g·cm-3时停止发酵。
更优选地,发酵产物的持水孔隙度为32.4%~32.45%、通气孔隙度为56.65%~56.7%、容重为0.25~0.253g·cm-3时停止发酵。
优选地,发酵产物的持水孔隙度为32.1%~32.43%、通气孔隙度为56.67%~56.79%、容重为0.251~0.256g·cm-3时停止发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44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