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叶热稳定性蛋白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210406.2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7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丁伟;柯李晶;周建武;饶平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14 | 分类号: | C07K1/14;C07K1/18;C07K1/34;C07K1/3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2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热稳定性 蛋白 纳米 颗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叶热稳定性蛋白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该茶叶热稳定性蛋白的N‑端一级结构序列为GDESPETL。该茶叶热稳定性蛋白的盐溶液在蛋白浓度为0.11 mg/mL,pH 5.05条件下,经过30℃加热30 min后,制备得到茶叶热稳定性蛋白纳米颗粒,其平均粒径为75±1.3nm。本发明涉及的茶叶热稳定性蛋白来源于食品,安全性高。其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不涉及任何交联剂,且其成品在由鲜叶制成的成品茶叶冲泡的茶汤中广泛存在,对热加工过程稳定,为广大人群饮用多年,安全性高。本发明涉及的茶叶热稳定性蛋白纳米颗粒可以对茶叶风味以及茶叶中生理功效成分在体内的传递和起效方面发挥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领域中饮品原料在热加工过程中蛋白质形成的微纳米胶粒构造,具体涉及到一种茶叶热稳定性蛋白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茶汤作为一种古老且广受大众喜爱的健康饮品,具有生津止渴、清凉降火等多种保健功效。先前国内外关于茶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化学物质的研究,如茶多酚,而对茶汤这一典型的多相分散体系研究甚少,但单纯引用纯单一成分,很难有预期效果。对于现代医药研究而言茶汤研究面临的困难主要为茶汤里存在一些胶束粒子,茶叶蛋白参与其中,但具体哪些蛋白参与,这些反应至今尚未有明确报道。本发明旨在通过在茶叶水溶性热稳定蛋白引入“微纳米胶粒”的概念,从微观世界的角度描述茶汤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与人体作用的生理功效。从而使纳米颗粒在茶叶风味以及茶叶中生理功效成分在体内的传递和起效方面发挥作用。
与此同时,从食品加工角度出发,使制作茶饮料过程中,撇开更多的原料因素,不依赖于茶原料的好坏,变得更加自由,这有利于茶饮料工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热稳定性蛋白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针对化合物在纳米化后,在安全性上的不确定性,本发明涉及的茶叶热稳定性蛋白纳米颗粒的设计从两个“天然”体系出发:一是天然存在于食品中的蛋白质成分,二是该蛋白质的纳米化过程发生在热加工过程,其纳米颗粒在由鲜叶制成的成品茶叶冲泡的茶汤中广泛存在,对热加工过程稳定,为广大人群饮用多年,安全性高。本发明得到的茶叶热稳定性蛋白纳米颗粒体,表面规则,粒径分布均匀,稳定性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茶叶热稳定性蛋白,该蛋白为水溶性蛋白,在成品茶加工及茶汤冲泡过程中具有热稳定性。其N-端一级结构序列为:GDESPETL。
所述的茶叶热稳定性蛋白分子量为66.0 kDa、等电点为4.82。
一种茶叶热稳定性蛋白的提取方法,经过Tris-盐酸缓冲液水相抽提,离子交换色谱UNO Q阴离子交换色谱,从茶叶鲜叶中分离得到一个电泳纯的茶叶热稳定性蛋白。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茶叶热稳定性蛋白粗提液的制备:以料液质量比1:3将茶叶鲜叶加入4℃预冷的含0.05M pH 7.2 Tris-盐酸缓冲液、10wt.%PVPP、5M尿素、1mM PMSF、1mM EDTA、5wt.%NaHSO3的水溶液,冰浴上研磨,4℃浆液浸提3h,纱布过滤,滤过液4℃12000rpm离心30min,取上清,得鲜叶蛋白粗提液;
2)茶叶热稳定性蛋白的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将10mL茶叶热稳定性蛋白初提液流加至以含5M尿素的0.02 mol/L、pH9.0Tris-盐酸缓冲液平衡的UNO Q阴离子色谱柱,以同样浓度Tris-盐酸缓冲液继续平衡3倍柱体积后,再以含0~0.65mol/L NaCl、5M尿素的0.02mol/L、pH9.0Tris-盐酸缓冲液线性梯度洗脱100 mL,最后用含0.65 mol/L NaCl 、5M尿素的0.02 mol/L、pH9.0 Tris-盐酸缓冲液洗脱1个柱体积,流速1 mL/min,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波长为280 nm,经过色谱分离的组分以自动分布收集仪收集,后以SDS-PAGE进行蛋白成分鉴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大学,未经浙江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2104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