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酱香型白酒的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93171.0 | 申请日: | 2017-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748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赵宏;赵景球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湛仙酒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G3/021 | 分类号: | C12G3/021;C12G3/055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鼎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7 | 代理人: | 李向楠;杨慧娟 |
地址: | 3535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香型 白酒 工艺 | ||
1.一种生产酱香型白酒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下沙:
下沙时间选择在春节后的农历二月份,先向润粮器内投进下沙高粱,要求整粒高粱为带有裂纹或破皮的高粱、粉碎高粱少出现粉状原料;再向润粮器内加入90℃以上的热水淹没下沙高粱进行润粮,堆积润粮温度控制在40~70℃,堆积润粮6小时以上,放干润粮水,得到润粮后的下沙高粱;
(2)蒸煮:
称取下沙高粱质量5~10%的母糟,用打糟机打散,加入到润粮后的下沙高粱中,上甑进行蒸粮;蒸粮至下沙高粱七成熟,即可出甑,得到粮醅;
(3)高温堆积:
粮醅出甑后泼洒下沙高粱质量2~4%、水温60℃以上的水,并扒开摊平;粮醅降温至24~30℃后泼洒下沙高粱质量10%的大曲粉,翻拌均匀,收堆发酵;待堆顶温达到48℃以上,且堆子表层有2~5cm厚白色菌体时,堆积完成;
(4)下窖发酵:
堆积完成的堆子自然冷却降温至堆顶温度为40℃以下,加入红曲粉,翻拌均匀,下窖发酵30~35天,红曲粉的加入量以能够使窖内温度在20天内保持40~50℃之间为宜,得到下沙发酵期满后的酒醅;
(5)糙沙:
先向润粮器内投进糙沙高粱,该糙沙高粱由质量百分比为70%的整粒高粱和30%的粉碎高粱组成,要求整粒高粱为带有裂纹或破皮的高粱、粉碎高粱少出现粉状原料,再向润粮器内加入90℃以上的热水淹没糙沙高粱进行润粮,堆积润料温度控制在40~70℃,堆积润粮6小时以上,放干润粮水,得到润粮后的糙沙高粱;
(6)第一次取酒:
将润粮后的糙沙高粱与下沙发酵期满后的酒醅按照1∶1的比例拌和均匀后装甑,混蒸,进行第一次取酒,分别收集第一轮次酒的“头酒”、“中酒”、“尾酒”;
(7)轮次酒:
上一次取酒后的酒醅出甑后泼洒糙沙高粱质量2~4%、水温60℃以上的水,并扒开摊平,进行摊凉;酒醅降温至24~30℃后泼洒上一次取酒的“尾酒”和大曲粉,翻拌均匀,上堆进行高温堆积,直至堆顶温达到48~52℃,高温堆积完成;堆积完成的堆子自然冷却降温至堆顶温度为40℃时,加入上一次取酒的尾酒和红曲粉,翻拌均匀,下窖进行下窖发酵,下窖发酵30~35天,窖内温度控制在40~50℃,得到发酵成熟的酒醅;发酵成熟的酒醅开窖蒸酒,并进行第二至七次取酒,分别收集第二次取酒得到的第二轮次酒的“中酒”、第三至六次取酒得到的第三至六轮次酒的“中酒”、第七次取酒得到的第七轮次酒的“中酒”;其中,所述的第二、三、四、五、六、七轮次酒的大曲粉用量分别为高粱总质量的16~17%、14~15%、13~14%、10~11%、8~9%、6~7%;所述的第二、三、四、五、六、七轮次酒的红曲用量分别以能够使窖内温度在20天内保持40~50℃之间为宜;
(8)勾兑:
将第二轮次酒的“中酒”、第三至六轮次酒的“中酒”、第七轮次酒的“中酒”进行勾兑,贮存,再二次勾兑,过滤,包装,即得到成品;
整个生产工艺中所用到的水均取自清澈、无污染的河流;所述生产工艺选址于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境内;所述红曲采用古田红曲或乌衣红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酱香型白酒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沙高粱由整粒高粱和粉碎高粱按照质量百分比为7:3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酱香型白酒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4)下窖发酵步骤中红曲用量为高粱总质量的4%以上,所述的第二、三、四、五、六、七轮次酒的红曲用量分别为高粱总质量的4%以上、3%以上、3%以上、3%以上、2%以上、2%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产酱香型白酒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4)下窖发酵步骤中红曲用量优选为高粱总质量的5~8%,所述的第二、三、四、五、六、七轮次酒的红曲用量分别为高粱总质量的5~8%、4~7%、4~7%、4~7%、3~6%、3~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湛仙酒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湛仙酒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9317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