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55211.2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14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T.E.戴森;D.格特辛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电气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5/18 | 分类号: | F01D5/1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肖日松;谭祐祥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重 冲击 组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其包括设置在涡轮组合件的翼面内部的冷却腔室。所述冷却腔室引导所述翼面内部的冷却空气。所述组合件包括与所述冷却腔室流体连接的冲击孔。所述冲击孔将所述冷却空气中的至少一些引导出所述冷却腔室。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在所述冲击孔上形成罩盖。所述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沿着所述翼面的一个或多个外表面引导通过所述冲击孔离开所述翼面中的所述冷却腔室的所述冷却空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涡轮翼面等设备的冷却组合件。
背景技术
涡轮翼面的前边缘区域在发动机运作时经受一些最高头端负载。为了使翼面免遭损害,可导入冷却空气和/或将冷却空气引导到翼面上。通过冲击射流和薄膜冷却空气的组合所提供的冷却可防止对翼面的热损害。
然而,冷却已知翼面组合件的一个问题是,需要过多量的冷却剂来充分冷却涡轮翼面的前边缘。另外,归因于翼面前边缘的几何约束,存在针对冷却翼面的前边缘以及前边缘的下游的限制策略。此类改进型系统可提供改进的对涡轮组合件的关键部分的冷却、实现发动机的更高效操作以及提高涡轮机械的使用寿命。这可通过升高燃烧温度、减小冷却流或其组合来实现。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组合件包括设置在涡轮组合件的翼面内部的冷却腔室。所述冷却腔室引导翼面内部的冷却空气。所述组合件包括与所述冷却腔室流体连接的冲击孔。所述冲击孔将所述冷却空气中的至少一些引导出所述冷却腔室。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在所述冲击孔上形成罩盖。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沿着翼面的一个或多个外表面引导冷却空气通过冲击孔离开翼面中的冷却腔室。
其中,所述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与所述翼面间隔开,且通过一个或多个支撑件与所述翼面连接。
其中,所述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与所述翼面间隔开以形成一个或多个相对的槽,所述一个或多个相对的槽相对于所述冲击孔而横向定向、且被配置成沿着所述翼面的外部表面引导所述冷却空气中的至少一些。
其中,所述翼面沿着所述涡轮组合件的径向方向伸长,且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盖薄膜孔和一个或多个额外的相对槽,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盖薄膜孔和所述一个或多个额外的相对槽沿着所述径向方向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相对的槽交替。
其中,所述冲击孔被配置成将冷却空气从所述冷却腔室引导到所述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的内部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组合件包括设置在涡轮组合件的内部的冷却腔室。所述冷却腔室引导翼面内部的冷却空气。所述组合件包括与所述冷却腔室流体连接的冲击孔。所述冲击孔将所述冷却空气中的至少一些引导出所述冷却腔室。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在所述冲击孔上形成罩盖。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沿着翼面的一个或多个外表面引导冷却空气通过冲击孔离开翼面中的冷却腔室。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与翼面间隔开,且通过一个或多个支撑件与翼面连接。
其中,所述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通过第一槽和相对的第二槽与所述翼面分开,其中所述第一槽在所述翼面的滞止区域的第一侧上开放,且所述第二槽在所述滞止区域的相对第二侧上开放。
其中,所述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与所述翼面间隔开以形成一个或多个相对的槽,所述一个或多个相对的槽相对于所述冲击孔而横向定向、且被配置成沿着所述翼面的外部表面引导所述冷却空气中的至少一些。
其中,所述翼面沿着所述涡轮组合件的径向方向伸长,且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盖薄膜孔和一个或多个额外的相对槽,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盖薄膜孔和所述一个或多个额外的相对槽沿着所述径向方向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相对的槽交替。
其中,所述冲击孔被配置成将冷却空气从所述冷却腔室引导到所述双重冲击槽盖的内部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电气公司,未经通用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52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轴流涡轮
- 下一篇:用于对发动机执行基于状况的维护的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