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49022.4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033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飞;马小骏;张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6/00 | 分类号: | H04W56/00;H04W72/0446;H04W72/0453;H04W72/541;H04L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陈聪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处理方法,通过时间偏移量确定与第二无线通信系统时域资源配置对齐的第一无线通信系统时域资源配置的时域位置,终端和第一无线通信系统在所确定的时域位置上进行数据传输,可以避免与第二通信系统之间的干扰。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和服务所述终端的无线接入设备按照协议层,分别包括物理(physical,PHY)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以及分组数据汇聚层(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PDCP)以及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等等。
物理信道是用于传输经过物理层处理后信息的通道。不同种类物理信道可以传输经过所述物理层处理后的不同种类信息。其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PDCCH)是传输下行链路上物理层控制信令的主要信道,可以用于指示上行数据传输或者下行数据传输的时频资源位置。
在物理信道上,时频资源被划分为多个栅格,一个最小栅格由一个时域符号和一个单位频率构成。可选地,一个时域符号可以为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或者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符号;一个单位频率可以为一个15kHz或60Hz的子载波。一个传输时间单元可包含至少两个时域符号,例如7或14个时域符号。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duplex,TDD)系统中,一个传输时间单元为一个子帧(sub-frame),这个子帧包含两个时隙,每个时隙包含6或7个时域符号。无线接入设备按照整个传输时间单元的粒度进行数据传输的时域资源配置,即一个传输时间单元的类型属于下行时域资源或上行时域资源。
在第五代无线通信系统(简称5G系统)中,一个传输时间单元为一个包含7或14个时域符号的时隙。无线接入设备按照一个时隙中的至少一个时域符号的粒度进行数据传输的时域资源配置,即一个时隙中有些时域符号属于上行时域资源类型,有些时域符号的类型属于下行时域资源类型,还有些时域符号的类型为未知(unknown)类型,其中,在未知类型的时域符号上终端既不接收下行数据也不发送上行数据。5G系统中的无线接入设备可以通过PDCCH,例如组公共(Group Common)PDCCH,向终端指示这个时隙中每个时域符号的类型属于上行时域资源类型,下行时域资源还是未知类型。
在LTE TDD系统和5G系统共存(co-existence)的情况下,终端可由这两个系统中共同服务。5G系统为了能够与LTE TDD系统共存,可进行灵活的时域资源配置实现与LTETDD系统的共存。但在相同数据传输时刻,某些传输时间单元或某些时域符号在这两个系统中的一个系统中属于上行时域资源类型而存在上行数据传输,在另一个系统中属于下行时域资源类型而存在下行数据传输,而造成干扰。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处理方法,能够解决不同通信系统之间由于时域资源配置不同在相同数据传输时刻可能既有上行数据传输又有下行数据传输而造成的干扰。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处理方法,用于终端或所述终端中的芯片,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系统发送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系统中时域资源配置的时间偏移量;
根据所述时间偏移量确定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时域资源配置的时域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90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