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零频摆动隔震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38733.1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9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卢智成;刘振林;程永锋;朱祝兵;高坡;王海菠;刘海龙;钟珉;李圣;王建勋;孟宪政;孙宇晗;林森;张谦;韩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2 | 分类号: | F16F15/02;F16F15/04;F16F15/067;C22C9/01;C22C37/06;C22C37/10;C22C38/02;C22C38/04;C22C38/22;C22C38/28;C22C38/36;C22C38/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件 隔震装置 支撑件 摆动 零频 固定件 地震作用 电力设施 减震效果 换流站 变电站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零频摆动隔震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基件(3)、支撑件(2)和固定件(4),所述基件(3)为曲面基件;所述支撑件(2)位于所述曲面内;所述支撑件(2)顶部设有曲面盖(1);所述固定件(4)两端分别与所述盖(1)和所述基件(3)连接。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用于变电站和换流站内电力设施的抵御地震作用的零频摆动隔震装置,具有设计合理、减震效果好、结构简单和稳定性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零频摆动隔震装置,具体讲涉及一种用于变电站和换流站内电力设施的抵御地震作用的零频摆动隔震装置。
背景技术
历次大地震中,电力系统的破坏均使我国国民经济损失惨重,其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已经引起人们的深切关注。2008年四川汶川和2010年青海玉树大地震中,中国的电网供电设备受到严重破坏,造成难以估量的生命财产损失。调查发现,汶川和玉树大地震中损坏的电气设备和唐山大地震中的情况类似,主要是500kV及以下含有大型瓷套管的高压设备,包括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等。
变电站和换流站内的电力设施具有高、大、重等结构特点,大部分电力设施的套管结构为低强度、高脆性的电瓷材料,在地震作用下破坏现象严重。通过电力设施结构抗震优化的空间较小,附加的经济投入较大,制约了电网规划设计和稳定发展。针对电力设施的结构特点和抗震薄弱环节,有必要采用相关抗震措施降低此类设施的地震响应,保护电力设施地震安全,采用隔震技术措施是目前各类工程主要采用的技术手段,现阶段电力设施的隔震技术为应用于变压器类电气设备的橡胶支座隔震装置,通过降低结构频率的方式保护其上的电气设备。
然而,目前电网工程中的隔震装置存在如下问题:
1)变压器和换流站常需移位检修,橡胶支座隔震装置与基础或上部设备的分离拆卸较为复杂,后续复位安装更为复杂,工程应用操作难度较大。
2)现有的橡胶支座隔震装置布置在变压器底部和基础之间,安装布置后通过减小变压器频率,降低地震动能量吸收的方式来达到隔震效果,但橡胶支座仍有一定刚度,隔震效率有限。
3)现有的隔震装置应用范围主要为变压器或换流变上,而变电站主控楼内的重要二次屏柜设施布置在二、三楼,楼层的动力放大作用将放大传递至屏柜的地震动作用,但暂无适用于屏柜的隔震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零频摆动隔震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零频摆动隔震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基件(3)、支撑件(2)和固定件(4),
所述基件(3)为曲面基件;
所述支撑件(2)位于所述曲面内;
所述支撑件(2)顶部设有曲面盖(1);
所述固定件(4)两端分别与所述盖(1)和所述基件(3)连接。
优选的,所述盖(1)的直径小于所述基件(3)的直径;
所述盖(1)位于所述基件(3)的曲面内。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4)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数目最少为4。
优选的,所述盖(1)的曲面曲率半径为所述支撑件(2)半径的1.5~2.5倍。
优选的,所述基件(3)的曲面曲率半径为所述支撑件(2)半径的5~20倍。
优选的,所述支撑件(2)为滚球。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4)为均匀对称设置的拉压双向弹簧。
优选的,所述盖(1)为曲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87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缓冲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刚度隔振与阻尼缓冲自动切换的智能缓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