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醇溶蛋白抗炎多肽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11330.8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81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马海乐;梁秋芳;任晓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425 | 分类号: | C07K14/425;C12P21/06;A23L3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 蛋白 多肽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醇溶蛋白抗炎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功能食品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先采用超声预处理玉米醇溶蛋白,然后利用蛋白酶进行酶解制备玉米抗炎多肽,再通过模拟胃肠道消化追踪玉米抗炎多肽的活性,最后通过Caco‑2细胞模拟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后,表征出了经过胃肠道消化,耐Caco‑2细胞分解并被Caco‑2细胞模拟小肠内壁吸收的高抗炎活性的玉米纯肽。本发明首次鉴定出了3种经过胃肠道消化,耐Caco‑2细胞分解并被Caco‑2细胞模拟小肠内壁吸收具有很强的抗炎活性玉米醇溶蛋白功能多肽。并结合模拟消化系统和Caco‑2模拟小肠内壁吸收系统去追踪玉米抗炎多肽的活性变化;研究了玉米多肽消化产物在Caco‑2模拟小肠内壁吸收系统的吸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醇溶蛋白抗炎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功能食品制备技术领域,可作为功能性添加剂用于功能性食品或药物等。
背景技术
慢性炎症参与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基础。衬于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即血管内皮细胞在血管生物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调节血管紧张度、止血、嗜中性粒细胞募集、激素运输和液体过滤等。血管炎症是导致内皮功能失调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目前,临床上针对炎症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甾体类和非甾体类两种。然而这些药物不仅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还需要较大的经济投入。鉴于对长时间使用这些药物的副作用的担忧,以食源性功能食品作为抗炎药物的替代品成为了研究热点,前景广阔。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玉米醇溶蛋白占其胚乳蛋白质的50%左右。与此同时,玉米醇溶蛋白也是玉米淀粉深加工的主要副产物。玉米蛋白的高比例的非极性氨基酸残基和碱性、酸性氨基酸的缺乏决定了玉米醇溶蛋白的不水溶特性,利用效率低,营养价值不全。采用蛋白酶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酶解后获得各种生理活性肽是提高玉米蛋白的综合利用率的一个重要研究手段。大量研究表明,玉米醇溶蛋白多肽展现出了显著的抗氧化活性、降血压活性、保肝护肝和抗癌活性、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及加速酒精代谢作用等。早在1993年,日本学者Ariyoshi等发现从α-玉米醇溶蛋白酶解物中得到的三肽(Leu-Pro-Pro)具有显著的ACE抑制活性,是目前研究中发现的效果最好的降血压肽,效果与西药卡托普利相当(Ariyoshi Y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derived from foodproteins[J].Trends in Food ScienceTechnology.1993,4:139-144.)。赵金兰用嗜热菌蛋白酶水解玉米渣粉(玉米淀粉提取淀粉后的副产物),获得了具有ACE抑制活性的功能多肽混合物(赵金兰.用玉米渣生产降血压活性肽[J].食品与机械,1998(5):7-8)。Miyoshi等利用嗜热菌蛋白酶水解玉米醇溶蛋白得到具有能明显降低血压的由五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结构式为Pro-Pro-Val-His-Leu(Susumu Maruyama,Shinsuke Miyoshi,Takasumi Osa,Hideoki Tanaka.Prolyl endopeptidas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peptides in therepeated sequence of various proline-rich proteins[J].Journal of Fermentationand Bioengineering.1992,74(3):145-148.)。何慧等研究了大豆蛋白和玉米蛋白酶解肽及其生理活性,所得到的活性肽具有较好的抗油脂氧化能力和抑制羟基自由基能力(何慧,谢笔钧,杨卓.大豆蛋白和玉米蛋白酶解肽及其活性研究[J].粮油食品科技,2002,10(1):14-16.);李鸿梅用玉米蛋白粉和玉米醇溶蛋白为原料,用碱性蛋白酶制备得到了两种玉米肽,其主要分子量分布范围都是400-600道尔顿(Da),并且都富含谷氨酸(Glu)、丙氨酸(Ala)和亮氨酸(Leu),两种肽都具有相近的抗氧化活性,且能提高乙醇脱氢酶的活力(李鸿梅.玉米功能肽的制备及其生理活性的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8.)。但是关于玉米多肽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抗炎活性以及其相关的抗炎多肽的制备方法至今无人报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13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