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气管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49399.2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5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香田康彦;村田登志朗;新谷俊介;大川力;福岛英树;原田岳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N13/04 | 分类号: | F01N13/04;F01N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苏萌萌;张林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管 结构 | ||
排气管结构具备:排气管、具备流入口、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一排出口和第二排出口的分支部、第一消音器、第一管、第二消音器以及第二管。所述第二流道在至少包含所述第二排出口的一部分在内的所述第二流道的下游侧部分处,被配置于在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上比所述第一流道低的位置处。所述第二管在与所述第二排出口连接的上游侧部分处,被配置于在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上比与所述第一排出口连接的所述第一管的上游侧部分低的位置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气管结构。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8-45464中公开了如下的结构,该结构具有:一个副消音器;一对主消音器;与副消音器的后端部连接的排气管;和从排气管的后端部分支并与一对主消音器分别连接的第一管以及第二管。
在通过从排气管的后端部分支的第一管和第二管而使来自排气管的废气向各个消音器流通的结构中,在第一管及第二管的下游侧部分处具有朝向各消音器侧而向上倾斜的倾斜部,在这样的结构中有时会发生以下现象。即,在废气中含有的水蒸汽凝结所形成的凝结水在排气管中积存的状态下,当在倾斜地段停车等而使车辆的姿态成为后倾时,凝结水会流入到第一管和第二管,有时会在第一管和第二管这两方的倾斜部出现凝结水积存的情况。而且,当凝结水在第一管及第二管这两方的倾斜部积存的状态下,在低温环境下长时间停车时,有时凝结水会冻结而在第一管和第二管这两方的倾斜部处使流道堵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对在使来自排气管的废气向各个消音器流通的第一管及第二管这两方的倾斜部处发生流道堵塞的情况进行抑制的结构。
本发明的方式的排气管结构具备:排气管,其以在车辆的侧视观察时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而被配置在所述车辆的地板面板的下侧;分支部,其具备流入口、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一排出口和第二排出口;第一消音器;第一管;第二消音器;第二管。所述排气管被构成为,使来自发动机的废气向车辆后方侧流通。所述流入口以与所述排气管的后端部连通的方式而与所述排气管连接。所述第一流道被构成为,将从所述排气管经过所述流入口而流入的废气的一部分从第一排出口排出。所述第二流道被构成为,将从所述排气管经过所述流入口而流入的废气的剩余的一部分从第二排出口排出。所述第二流道在至少包含所述第二排出口的一部分在内的所述第二流道的下游侧部分处,被配置于在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上比所述第一流道低的位置处。第一管被构成为,与所述分支部的第一排出口以及所述第一消音器以连通的方式而连接,并且使从所述第一排出口排出的废气向所述第一消音器流通。所述第一管在与所述第一消音器连接的下游侧部分处包括倾斜部,所述倾斜部朝向所述第一消音器侧而在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向上倾斜。第二管被构成为,与所述分支部的第二排出口以及所述第二消音器以连通的方式而连接,并且使从所述第二排出口排出的废气向所述第二消音器流通。所述第二管在与所述第二消音器连接的下游侧部分处包括倾斜部,所述倾斜部朝向所述第二消音器侧而在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向上倾斜。所述第二管在与所述第二排出口连接的上游侧部分处,被配置于在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上比与所述第一排出口连接的所述第一管的上游侧部分低的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被配置在车辆的地板面板的下侧的排气管在车辆的侧视观察时沿着水平方向延伸。所述排气管使来自发动机的废气向车辆后方侧流通。排气管的后端部与分支部的流入口连通。废气从排气管经过所述流入口而向分支部流入。
经过流入口而流入的废气的一部分通过分支部的第一流道而从第一排出口排出。经过流入口而流入的废气的剩余的部分通过分支部的第二流道而从第二排出口排出。
从第一排出口排出的废气通过与第一排出口连通的第一管而向第一消声器流通。从第二排出口排出的废气通过一个端部与第二排出口连通的第二管而向第二消声器流通。
此处,例如,在排气管中流通的废气中含有的水蒸汽因在排气管中流通的中途处的温度下降等而凝结时,会在排气管内产生凝结水,凝结水有时会在排气管中积存。另外,在倾斜地段停车等而使车辆的姿势成为后倾时,排气管中积存的凝结水会流向分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93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