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诱导不定芽获得大花萱草再生植株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25807.0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7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柳燕;王艺程;张永春;蔡友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张晓敏;费开逵 |
地址: | 2011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花萱草 再生植株 不定芽 诱导 愈伤组织 丛生芽 单株 母本 工厂化生产 外植体材料 移栽成活率 后代植株 生根培养 有效途径 增殖培养 直接诱导 根茎 生根率 生根苗 诱导率 组培苗 底盘 炼苗 性状 幼芽 去除 移栽 繁育 再生 | ||
一种通过诱导不定芽获得大花萱草再生植株的方法,以大花萱草的根茎幼芽为外植体材料,直接诱导产生不定芽,切分成单株进行增殖培养,获得丛生芽,将丛生芽切分成单株,去除不定芽、愈伤组织及多余的底盘,进行生根培养,得到生根苗,再进行炼苗、移栽,获得大花萱草再生植株。该方法操作简单,缩短了诱导及繁育时间,诱导率高,诱导时间短,生根率高,移栽成活率高,获得的再生植株能够稳定保持母本优良性状,克服了通过愈伤组织途径中后代植株出现变异的弊端,实现大花萱草组培苗的直接再生,是大花萱草工厂化生产的有效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诱导不定芽获得大花萱草再生植株的方法。
背景技术
萱草(Hemerocallis)又称金针、忘忧草、黄花菜、宜男草、疗愁等,是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其形态优美、花色繁多、生长健壮、适应广泛等优点,是庭院、花坛、以及街道绿化中重要的花卉。
大花萱草(Hemerocallis fulva)也称多倍体萱草、一日花,是在萱草的基础上,经过处理的多倍体矮生品种。萱草的繁殖方法主要有种子育苗法、茎芽扦插繁殖法、分株繁殖法、组织培养法。
播种繁殖出的实生苗更能适应较寒冷的气候,但生产周期长,且后代容易发生分离、变异、退化,目前主要用于新品种选育。茎芽扦插繁殖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周期也较短,但各品种的生根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其整体的生根数量较少。分株繁殖法是传统上最常用的方法,后代植株能保持母本性状,但1株萱草每年只能繁殖4-5株,整体繁殖系数较低,不适应大规模的商业生产。而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法,仅需用少量的植物材料,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保持繁殖品种本身所具有的优良性状的种苗,是工厂化育苗的重要途径。
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大花萱草离体培养进行了研究,一般通过诱导愈伤组织的途径再生完整植株,建立其再生体系,其外植体材料选择相当丰富,有花茎、子房、花瓣、花托、花丝、花蕾、叶片、原生质体等。
但是,通过愈伤组织途径获得的植株,随着继代次数增加,染色体数目、DNA含量、DNA多态性片段比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而利用大花萱草组织直接诱导不定芽的研究报道极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诱导不定芽获得大花萱草再生植株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缩短了诱导及繁育时间,诱导率高、诱导时间短,诱导率可达560%,诱导时间可缩短至35天左右,生根率可达100%,移栽成活率可达100%,获得的再生植株能够稳定保持母本优良性状,克服了通过愈伤组织途径中后代植株出现变异的弊端,实现大花萱草组培苗的直接再生,是大花萱草工厂化生产的有效途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通过诱导不定芽获得大花萱草再生植株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外植体选择、预处理
选取长度为1-2cm的根茎幼芽作为外植体,去除根系及叶片,消毒,无菌水浸洗,吸干水分,除去基部老化组织;
2)诱导不定芽
将经过预处理的外植体,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培养28-35天,得到不定芽;
其中,培养条件为:温度23-27℃,湿度60-80%,光照10-12h/d,光照强度为1500-2500LX;
3)增殖培养
将步骤2)中获得的不定芽切分为单株,切去多余的基部组织以及愈伤组织,接种至增殖培养基中,培养28-35天,得到丛生芽;
其中,培养条件为:温度23-27℃,湿度60-80%,光照10-12h/d,光照强度为1500-2500LX;
4)生根培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未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58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黄山栾树组培专用培养基
- 下一篇:一种植物组培专用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