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叶酸受体靶向的载底物纳米微泡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854920.3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696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宇;程翔;宋祥铭;李加欢;周星;郑启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9/51 | 分类号: | A61K9/51;A61K47/34;A61K38/44;A61K47/55;A61K47/54;A61K41/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张凯 |
地址: | 43002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叶酸 受体 靶向 载底物 纳米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叶酸受体靶向的载底物纳米微泡,该载底物纳米微泡由核心模板和外壳构成,核心模板为CdSe/ZnS量子点‑腔肠荧光素复合物和/或腔肠荧光素;外壳为叶酸交联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载底物纳米微泡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载底物纳米微泡具有靶向释放、延缓降解、保持CdSe/ZnS量子点‑腔肠荧光素复合物和/或腔肠荧光素在体内的活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活性保护剂领域及靶向药物载体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叶酸受体靶向的载底物纳米微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继手术、化疗、放疗后治疗肿瘤的一种新方法。在皮肤癌、乳腺癌等浅表组织肿瘤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光动力治疗主要使用激光发射器作为外部光源,激发由静脉注入并分布于肿瘤组织的光敏剂(Photosensitizer,PS)从而引发光动力反应( Photodaynamic Reaction,PDR) 产生细胞毒剂-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导致肿瘤细胞坏死和/或凋亡,并破坏肿瘤周围新生血管,进而杀伤肿瘤组织。
由于光动力治疗中所使用的外源性激光穿透力较弱,无法作用于深部组织引发光动力反应,因此,光动力治疗在肝癌等深部组织的治疗中受到限制。
在生物系统中的酶催化发光被称为生物发光。这是一个在细菌,藻类、昆虫等均普遍存在的现象。生物发光通常来源于酶(如荧光素酶)催化底物(如荧光素)发生氧化反应,释放光量子。基于这一原理,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了生物发光系统在光动力治疗肝癌等深部组织中的研究,也就是通过将酶与底物递送至肿瘤处,进行发光,提供光源。然而,底物进入体内后容易被迅速降解,无法保证活性。
另外,光动力治疗在肝癌的靶向性也是亟待解决的一难题,由于现有的光动力治疗鲜有涉及肝脏等深部组织的研究,借鉴于光动力治疗运用于其他浅表组织,其靶向性主要依靠于肿瘤组织对光敏剂的滞留效应这一被动靶向效应,以及操控光源的靶向照射。这种特异性较低的被动靶向,易造成正常组织的损伤,阻碍了光动力治疗的进一步运用,因此,如何保证底物的靶向性,也是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酸受体靶向的载底物纳米微泡,该载底物纳米微泡具有靶向释放和延缓降解的优点,保持CdSe/ZnS量子点-腔肠荧光素复合物和/或腔肠荧光素在体内的活性。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叶酸受体靶向的载底物纳米微泡,所述载底物纳米微泡由核心模板和外壳构成,所述核心模板为CdSe/ZnS量子点-腔肠荧光素复合物和/或腔肠荧光素;所述外壳为叶酸交联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
进一步地,当所述核心模板含有CdSe/ZnS量子点-腔肠荧光素复合物时,所述CdSe/ZnS量子点-腔肠荧光素复合物由CdSe/ZnS量子点与肠腔荧光素共价偶联而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叶酸受体靶向的载底物纳米微泡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所述叶酸交联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并使其形成所述外壳;
S2:当所述核心模板为腔肠荧光素时,将所述核心模板载入所述外壳中,完成所述载底物纳米微泡的制备;
当所述核心模板为CdSe/ZnS量子点-腔肠荧光素复合物时,制备所述CdSe/ZnS量子点-腔肠荧光素复合物,并使其形成所述核心模板,将所述核心模板载入所述外壳中,完成所述载底物纳米微泡的制备;
当所述核心模板为CdSe/ZnS量子点-腔肠荧光素复合物和腔肠荧光素时,制备所述CdSe/ZnS量子点-腔肠荧光素复合物,并使所述CdSe/ZnS量子点-腔肠荧光素复合物和所述腔肠荧光素形成所述核心模板,将所述核心模板载入所述外壳中,完成所述载底物纳米微泡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8549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