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8230.0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24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杨艳霞;孙业恒;吴光焕;邓宏伟;韦涛;李伟;王可君;于建梅;刘祖鹏;闵令元;李伟忠;王一平;王传飞;石军平;陈桂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G06F30/20;G06F111/1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刘亚宁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油油 组合 蒸汽 吞吐 分区 方法 | ||
1.一种用于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包括:
步骤1:利用稠油热采数值模拟软件CMG建立模拟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井间汽窜过程的数值模拟模型,所述数值模拟模型中采用出砂机理来反映汽窜;
步骤2:利用步骤1中建立的数值模拟模型计算各项油藏静态参数和开发动态参数与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的关系;
步骤3:分析步骤2中各参数对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影响的显著性,确定影响汽窜时间的各单一主控因素;
步骤4:利用步骤2中计算的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与各单一主控因素间的函数关系,建立多主控因素下吞吐井间汽窜时间的预测模型;
步骤5:利用研究区块已汽窜井数据回归确定步骤4中建立的预测模型中的系数,得到该研究区块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预测公式;
步骤6:利用步骤5中建立的研究区块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预测公式,计算研究区块未汽窜井与周围邻井发生汽窜的时间,根据发生汽窜时间的早晚划分汽窜级别,得到该研究区块井间汽窜关联状况;
步骤7:根据步骤6中得到的研究区块井间汽窜关联状况,进行组合吞吐分区;
对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与各单一主控因素渗透率突进系数、原油粘度、井间压力梯度函数关系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可得到多主控因素下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预测模型:
其中,th为汽窜时间,周;KR为渗透率突进系数,代表汽窜方向的渗透率与平均渗透率比值;uo为50℃地面脱气原油黏度,其单位为mPa·s;ΔP为井间注采压差,其单位为MPa;L为井距,其单位为m;ΔP/L为汽窜井间压力梯度,其单位为MPa/m;a1、a2、a3、a4、a5为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油藏静态参数渗透率突进系数是影响汽窜时间的单一主控因素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渗透率突进系数与汽窜时间满足乘幂函数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油藏静态参数原油粘度是影响汽窜时间的单一主控因素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原油粘度与汽窜时间满足线性函数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开发动态参数井间压力梯度是影响汽窜时间的单一主控因素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井间压力梯度与汽窜时间满足多项式函数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预测方程可表达为:
蒸汽吞吐井间汽窜时间=Σ各确定的单一主控因素所影响汽窜时间×各确定的单一主控因素的系数+系数,所述的各系数均为回归系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研究区块已汽窜井数据分别作出汽窜时间与各单一主控因素的关系曲线,选择相关性好的数据点代入多因素下吞吐井间汽窜时间的预测模型,可确定出预测模型中的各项系数,从而得到适用于该区块的汽窜时间预测公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油藏组合蒸汽吞吐的分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油藏静态参数包括渗透率突进系数和原油粘度,开发动态参数包括井间压力梯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823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