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操动的真空灭弧室及其自操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92502.1 | 申请日: | 201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18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远;艾绍贵;张冉;黄永宁;张博健;马奎;丁培;田蓓;洪礼鑫;杜玮;宋友;张伟;叶华伟;文正其;付鹏飞;任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4 | 分类号: | H01H33/664;H01H33/66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灭弧室 及其 方法 | ||
1.一种自操动的真空灭弧室,包括静导电杆(1)和动导电杆(2),分别设置在静导电杆(1)和动导电杆(2)一端部且位置相对的静触头(3)和动触头(4),包覆静触头(3)和动触头(4)的屏蔽罩(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静导电杆(1)另一端的主回路接线端(8),设置在导电杆(2)上并远离动触头(4)的电磁斥力盘(10),分别设置在电磁斥力盘(10)两侧的分闸驱动线圈(9)和合闸驱动线圈(11);所述静导电杆(1)、动导电杆(2)、静触头(3)、动触头(4)、屏蔽罩(6)、分闸驱动线圈(9)、电磁斥力盘(10)和合闸驱动线圈(11)均被包覆在灭弧室壳体(5)内,灭弧室壳体(5)内设置的双稳保持结构(12)位于导电杆(2)的另一端,还包括柔性导体(7),柔性导体(7)一端焊接在位于分闸驱动线圈(9)上方的动导电杆(2)的圆周上,另一端焊接在固定于灭弧室壳体(5)上的主回路接线端(8)上;灭弧室壳体(5)、柔性导体(7)和固定于灭弧室壳体(5)上的主回路接线端(8)将灭弧室分割为两个独立的真空空间;所述静导电杆(1)、灭弧室壳体(5)、屏蔽罩(6)、主回路接线端(8)和双稳保持结构(12)固定在一起,所述动导电杆(2)、动触头(4)和电磁斥力盘(10)固定在一起,分闸驱动线圈(9)、电磁斥力盘(10)和合闸驱动线圈(11)被绝缘材料固定于灭弧室壳体(5)中形成电磁斥力操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操动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导电杆(2)、动触头(4)和电磁斥力盘(10)能够相对于灭弧室壳体(5)、屏蔽罩(6)在竖直方向上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操动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导体(7)在动导电杆(2)、动触头(4)和电磁斥力盘(10)竖直方向运动中会发生形变。
4.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自操动的真空灭弧室的自操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电磁斥力操动机构进行分闸操作时,电磁斥力盘(10)连同动导电杆(2)和动触头(4)在分闸驱动线圈(9)产生的电磁斥力的作用下做竖直向下的加速运动,此时柔性导体(7)发生形变,最终在电磁斥力的行程末尾,动导电杆(2)在双稳保持结构(12)的作用下保持在分闸位置;
当电磁斥力操动机构进行合闸操作时,电磁斥力盘(10)连同动导电杆(2)和动触头(4)合闸驱动线圈(11)产生的电磁斥力的作用下做竖直向上的加速运动,柔性导体(7)发生形变,最终动触头(4)与静触头(3)接触,并在双稳保持结构(12)的作用下保持在合闸位置,并且电流从静导电杆(1)、静触头(3)、动触头(4)、动导电杆(2)、柔性导体(7)最终到达固定于灭弧室壳体(5)上的主回路接线端(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西安交通大学;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9250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