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蚕蛹蛋白、其复配蛋白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57640.6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82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朱小松;张小溪;樊亚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万欣生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17 | 分类号: | A23L33/17;A23J1/02;A23J3/34;A23J3/04;A23L33/175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张月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蚕蛹 蛋白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蚕蛹蛋白、其复配蛋白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蚕蛹蛋白的制备包括蚕蛹预处理、匀浆、酶解、脱脂、脱色、酸沉、脱味、干燥等工艺;所述蚕蛹蛋白可与大豆蛋白、乳清蛋白或鸡蛋清蛋白复配;所述复配蛋白还可再与γ‑氨基丁酸复配。所得复配蛋白中氨基酸配比较之于单一来源蛋白更接近于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模式,因而更高效地被人体吸收,具有促进身体生长发育、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人的血清胆固醇、延缓衰老的作用;而复配蛋白与γ‑氨基丁酸的进一步组合可具有促进睡眠,健脑益智、缓解焦躁不安、降低血压等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健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蚕蛹蛋白,本发明还涉及蚕蛹蛋白复配物,本发明还涉及所述复配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蚕蛹是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蛹,是蚕茧缫丝后剩下的副产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蚕茧生产国,蚕蛹资源非常丰富,年产蚕茧70万吨以上,一般生产1t生丝,约有0.8t干蚕蛹,然而我国的蚕蛹加工利用率极低,多数用作饲料甚至肥料,还有很多被废弃,蚕蛹资源的利用效率很低。随着蚕丝业的不断发展,蚕蛹的产量将会更大,开发利用蚕蛹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
蚕蛹具有极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人体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具有可观的开发利用价值。蚕蛹蛋白占鲜蛹质量的10%~15%,占缫丝后湿蚕蛹质量的25%~35%,占干蚕蛹质量45%~52%,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的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的新资源食品名单中唯一的昆虫类食品,是人类理想的动物性食品。据测定,每100公斤干蚕蛹所含的蛋白质相当于85kg瘦肉或96kg鸡蛋或109kg鲫鱼所含的蛋白质。蚕蛹蛋白中的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由18种氨基酸组成,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均衡,比例适当,占总氨基酸量的40%以上,比猪肉、羊肉、鸡蛋、牛奶中所含的必需氨基酸高几倍,非常符合FAO/WHO(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模式的要求,是一种优质的纯天然全价蛋白。
蚕蛹蛋白不含胆固醇,其本身具有抗疲劳、抗氧化、抗衰老、提高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功能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能,还可用于治疗白血球减少症,急慢性、中毒性肝炎和生理衰退等病症。
现行的蚕蛹蛋白提取方法的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水解工艺,如采用碱解、酸解及酶解等,其缺点是:碱水解会引起的氨基酸变旋而使营养价值大大降低,酸水解则对色氨酸及含羟基和巯基的氨基酸有破坏作用;相比之下,酶解条件比较温和,可保留蛋白质中的各种种类的氨基酸。在所提取蛋白质的8个必需氨基酸中,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限制氨基酸的含量偏离FAO/WHO模式较远会使其它必需氨基酸不能被充分利用,造成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二是回收蛋白水解液中蛋白质,如加热浓缩后喷雾干燥或真空干燥,利用蛋白质等电点进行酸沉等,前者可保留蚕蛹蛋白中各种氨基酸的比例,但耗时耗能,喷雾干燥时损失产品量高达20-30%,而后者不须经过浓缩工艺,调节pH至酸性,大量蛋白即可沉淀析出,然后真空干燥获得产品,此法的蛋白收率较高,节省能耗,是一种经济方便的工艺,但偏酸性的条件可能损失色氨酸等酸敏感的氨基酸;三是脱色脱味,如用H2O2或O3的化学法、Na2CO3法、微生物法及物理方法,化学方法脱色脱臭效果明显,却会氧化或破坏蛋白质及氨基酸,微生物法操作相对较复杂,而物理方法简单可靠,脱色脱味效果好,且完整保存了有效成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合酶解、酸沉方法获得蚕蛹蛋白的技术方案,其中酶解法可获得营养价值较高、氨基酸比例合理的蚕蛹蛋白,而酸沉法大大降低了蚕蛹蛋白的分离成本,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利用碱解、酸解的方法获取蚕蛹蛋白时引起氨基酸结构和性质变化、蛋白营养价值大大下降的问题,又获得了远低喷雾干燥工艺生产蛋白粉的高加工成本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万欣生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万欣生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576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