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模拟电动汽车电池包底部碰撞的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48277.1 | 申请日: | 201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21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史方圆;陈贤青;禹慧丽;崔泰松;赵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1133 重庆市江***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模拟 电动汽车 电池 底部 碰撞 试验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模拟电动汽车电池包底部碰撞的试验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包括碰撞小车、电池包固定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碰撞小车的前端部连接的撞击构件、位于电池包下方的坡道、纵向设置在地面上的小车牵引轨道、设在碰撞小车与电池包固定座之间并位于小车牵引轨道中部两侧的小车缓冲构件。其能够更加真实、准确的模拟实车运动过程中,电池包底部受到来自车辆底部撞击的过程;能够满足不同尺寸大小电池包的固定,还能够针对实验要求对电池包底部不同位置进行撞击试验,适应性和通用性更好;不需要复杂的控制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且整个装置能够重复拆装,易于改造和维护、强度高;相对实车碰撞而言,成本和风险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模拟电动汽车电池包底部碰撞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产品。电池作为电动汽车关键部件之一,其安全性能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整车安全性能。为了满足续航里程要求,同时受限于结构布置,电动汽车电池包一般安装于车辆底部。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逐渐增加,其使用工况越来越复杂,已发生多起由于车辆底部撞击导致的电动汽车起火事故。为了提升电动汽车底部碰撞安全性能,有必要对电池包底部撞击工况进行研究。
CN201610177037.0公开的《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碰撞测试装置以及测试方法》是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实车沿轨道运动至碰撞位置,让电池与碰撞元件发生撞击;所需的控制系统较复杂;且采用实车进行试验,成本高;若电池包不是车辆最低点,在试验时与碰撞元件发生接触的可能不是电池包,从而无法模拟电池托底情况。CN201620502316.5公开的《电池系统的托底测试系统》是将电池包装在载车上,并通过拖车将载车牵引至碰撞位置,使电池与障碍物发生撞击。通过载车前后大小轮胎不同,让载车发生一定的俯仰角度以实现障碍物撞击电池包底部,若要实现电池包底部不同位置的撞击,则需要调整前后轮胎大小不同,从而导致该装置的通用性较差。因此需对现有的试验装置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模拟电动汽车电池包底部碰撞的试验装置,其能够更加真实、准确的模拟实车运动过程中,电池包底部受到来自车辆底部撞击的过程;能够满足不同尺寸大小电池包的固定,还能够针对实验要求对电池包底部不同位置进行撞击试验,适应性和通用性更好。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模拟电动汽车电池包底部碰撞的试验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包括碰撞小车、位于所述碰撞小车正前方的用于固定电池包的电池包固定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碰撞小车的前端部连接的撞击构件、位于所述电池包下方的坡道、纵向设置在地面上的小车牵引轨道,该小车牵引轨道的后部位于所述碰撞小车的下方中部、前部纵向穿过所述坡道的底部;所述装置本体还包括设在所述碰撞小车与电池包固定座之间并位于所述小车牵引轨道中部两侧的小车缓冲构件。
进一步,所述撞击构件包括与碰撞小车的前端部转动连接的撞击头支架、与该撞击头支架前端上部配合连接的撞击头、设在所述撞击头支架前端下部的两个滚轮,所述两个滚轮分别位于所述小车牵引轨道的左侧和右侧。
进一步,所述碰撞小车的前端部设有固定板,所述撞击头支架的后端通过转轴与所述固定板配合连接。
进一步,所述电池包固定座包括刚性壁障、与该刚性壁障前端部配合连接的左支架固定板和右支架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左支架固定板上的左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右支架固定板上的右安装支架,所述电池包的左部与所述左安装支架固定、右部与所述右安装支架固定。
进一步,所述左安装支架包括前端部与所述左支架固定板的左下角焊接的第一左支撑件、前端部与所述左支架固定板的右下角焊接的第二左支撑件、前端部与所述左支架固定板的右上角焊接的第三左支撑件;所述第二左支撑件垂直于所述左支架固定板,且所述第一左支撑件、第二左支撑件、第三左支撑件的后端部焊接成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482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