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化工废水的零排放处理工艺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94966.1 | 申请日: | 2017-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13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毛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能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 |
代理公司: | 32276 苏州根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仇波 |
地址: | 2152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化工 废水 排放 处理 工艺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化工废水的零排放处理工艺及装置,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步骤:煤废水中加入生物表面活性剂,然后送入电絮凝处理;电絮凝的污泥送入脱水、焚烧处理;电絮凝产水送入铁炭微电解塔中进行氧化处理;铁炭微电解的产水中加入NaOH和Na2CO3,使高含盐废水中的钙、镁沉淀;得到的废水送入陶瓷超滤膜中进行过滤,浓缩液送入板框过滤器中进行过滤,得到废盐;得到的陶瓷超滤膜产水送入纳滤膜中进行过滤,纳滤膜的浓缩液送入第一蒸发器中进行蒸发、结晶,得到回收Na2SO4;纳滤膜产水送入反渗透膜中进行过滤,反渗透膜的浓缩液送入第二蒸发器中进行蒸发、结晶,得到回收NaCl。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化工废水的零排放处理工艺及装置,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煤化工业是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品,并进一步加工成一系列化工产品的新型工业。它主要包括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焦油化学、电石乙炔化学,近几年来,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煤化工产业需要消耗大量用水,随之带来的水资源再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处于多旱少雨的地区较为突出。因此,煤化工的环保问题亟待需要解决。
煤化工行业的废水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工艺废水、生活污水等,目前主要采取化学工艺和微生物技术进行处理。另外一种则是高含盐废水,其处理流程较为复杂,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技术。1、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当前煤化工产业治理含盐废水的主要手段,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技术成熟等一系列优势。膜分离技术利用的是渗透压原理,较为典型的技术是反渗透膜分离技术,分离膜可以将大部分盐分、有机物和杂质颗粒截留在一侧,通过人工装置提高压强、温度来提高产水率。2、热浓缩技术,热浓缩技术主要依靠热工设备提供的热能,将液体中的固体成分进行浓缩,蒸发出水分,最终实现分离和净化。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热浓缩技术得到了广泛地应用,除了煤化工含盐废水领域之外,还包括海水淡化、石油化工等产业。热浓缩技术的工艺原理简单,但要实现高效的浓缩技术和精华效果,需要投入大量的机械设备,能耗成本较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不高。经过对多效率蒸发、机械压缩蒸发等方式的改造,目前主要以多级串联的方式展开坐产活动,产水率一般维持在90%左右。
要解决煤化工的环保问题,首先要解决煤化工高盐水处理与排放问题。煤化工高盐废水的主要来源为除盐水系统排水、循环水系统排水、回用水处理系统浓水及锅炉排水等。煤化工高盐水总体呈现排放量大、水质变化小、含盐量稳定且普遍较高,尤其是氯离子含量较高,其组成形式主要以有机物和无机盐类形式存在为主,其中,NH4+-N含量较低,COD一般在200~800mg/L,TDS可达到50000~80000mg/L,水体感观性状良好,清澈透底、无明显异味,但色度较高,钙镁硅等含量高,且含有硫酸根、磷酸根、碳酸根等易结垢的离子。
由于高盐废水含有大量的胶体、悬浮物以及Ca2+、Mg2+等易结垢离子,且直接蒸发处理成本较高,因此如何对其处置已成为影响企业生产连续正常运行、制约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节水减排的瓶颈和难题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煤化工中的高盐废水的零排放过程中固废利用程度低、钙镁容易造成反渗透和蒸发装置结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煤化工废水的零排放处理工艺及装置。
技术方案是:
一种煤化工废水的零排放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第1步,煤化工高含盐废水中加入生物表面活性剂,然后送入电絮凝处理;电絮凝的污泥送入脱水、焚烧处理;
第2步,电絮凝的产水送入铁炭微电解塔中进行氧化处理;
第3步,铁炭微电解的产水中加入NaOH和Na2CO3,使高含盐废水中的钙、镁沉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能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能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949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